【大紀元2013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邱晨溫哥華報導)皇家銀行(RBC)昨日發布住房趨勢和可負擔性報告說,加拿大家庭置業所需要的費用越來越貴,其中溫哥華的情況最為嚴重。卑詩地產協會表示,最近幾年,溫哥華的房屋可負擔性一直是全國最差的,未來也難有改觀。但目前的情況仍好過2009年。
皇家銀行的報告說,今年7月至9月,由於房屋價格上漲,銀行按揭貸款收緊,造成普通加拿大家庭,越來越難以負擔購買房屋所需的費用。今年夏季,普通家庭平均購房的壓力已經加大,而第三季度更為嚴重,全國平房的可負擔性指數在第三季度上升到43.3%。這意味著,一般家庭必須拿出家庭稅前收入的43.3%,才能負擔得起一棟平房,因為各項費用的價格都在上調,包括水電費與地稅等。
兩層樓房屋的可負擔指數,在今年7月至9月份期間增加了0.6,上升到48.9%。相對而言,購買公寓樓的價格最穩定,可負擔指數比第二季度僅上升了0.1%至28%,即第三季度購買公寓的費用相當於28%的稅前收入。
皇家銀行首席經濟師萊特(Craig Wright)認為,房屋可負擔性加重,買房越來越昂貴,是因為房屋的價格上升,銀行貸款市場收緊所致。他說,全國房屋銷售強勁,推動第三季度房屋價格上漲了幾個百分點。加拿大房地產協會最近的報告表明,10月份的二手房平均銷售價格為39.1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5%。
溫哥華房屋可負擔性全加最差
皇家銀行報告認為,儘管目前房屋的平均可負擔性只是出現中度加重,但是,許多大城市的房屋可負擔性很差,明顯超過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水平,比如溫哥華、多倫多等。
溫哥華房屋可負擔性全加最差,第三季度購買所需費用佔平均家庭稅前收入的84.2%,比第二季度上升了2個百分點;多倫多位居全國第二,房屋購買費用佔家庭收入的55.6%,可負擔性指數增長了1.3%。
其它大城市的房屋可負擔性略有減弱,不過,與歷史上的發展趨勢大體一致。比如:蒙特利爾的房屋負擔性指數增加0.3,佔家庭平均收入的38.3%;渥太華增加了0.4,佔收入的37.3%;卡爾加里增加了0.7,佔家庭收入的33.7%;埃德蒙頓增加了0.5,上升到家庭收入的32.9%。
報告還說,如果利率一旦上調,對房屋可負擔性的衝擊最大,不過,專家們分析認為,全球經濟仍然增長緩慢,通貨膨脹的壓力不大,預計利率不可能在短期調高,到明年底或後年才可能出現「適度」的上調。
三因素導致購房可負擔性差
卑詩地產協會(BC Real Estate Association)首席經濟師繆爾(Cameron Muir)認為,溫哥華房屋可負擔性一直是全國最差,過去的四、五年這種狀況沒有太大變化,也不可能在未來短期內改善。不過,他認為,目前的情況好過2009年的房屋負擔性。
溫哥華獨立屋的可負擔性壓力最大,令一般家庭望而卻步,不敢購買。相比之下,多功能房屋與公寓樓的價格比較穩定。
繆爾分析說,造成溫哥華房屋可負擔性差有三個因素:家庭收入低、房屋價格高,還有利率長期保持低水準。他表示,溫哥華的家庭收入在全國是較低的,而房屋價格卻一直高漲,今年夏季以來又繼續上漲。
加拿大按揭房屋公司(CMHC)房屋可負擔中心高級市場分析師傑克貝克(Lance Jakubec)說,從總體上看,大溫地區的房地產可負擔性,雖然比全國其它城市都高,有的地區購房甚至佔家庭收入的近一半,但是就大溫各城市的具體情況看,每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差別很大,個別地區房屋昂貴,把整個房地產價格都抬高了。可是有些城市的房屋就相對便宜,也能負擔得起。比如,昂溫哥華西端的房屋出奇的昂貴,與素里、高貴林等地的房價差別非常大,在溫哥華只能買公寓的價格和費用,在素里,往往就能買到獨立屋。
繆爾認為,如果政府能夠改善房屋的可負擔性政策,增加房屋庫存量與密度,就有可能改善溫哥華的房屋可負擔性。當然,提升工資收入,也同樣是一個措施。
本拿比購房比溫哥華便宜了一半
楊先生一家移民來加拿大工作幾年後,他們下決心購買一棟獨立屋。是在溫哥華購房還是本拿比?他們對比盤算了一番,最終選擇在本拿比購買一棟50多萬元的獨立屋,比在溫哥華看中的房屋便宜了一半。
楊先生說,溫哥華的房屋真是不便宜,如果在溫哥華買房,家裡的財政狀況就馬上非常緊張,就會時時感到支付月供後,錢就不多了,這樣他們全家就都需要工作,如果想出去旅遊或購買什麼東西,心裡就要掂量一下,經濟上允許不允許?再加上水電費、地稅等,實在是不小的開支,所以,他們最後選擇了在本拿比安居,因為實在負擔不起在溫哥華買房的費用。
大陸人喜愛溫哥華
儘管溫哥華的房屋價格不菲,但仍然非常受中國大陸人的歡迎,因為在大陸一些大城市的房價已經高得離譜。如果把那邊的房屋賣了,可以用現金在溫哥華買到一棟很好的房屋。
楊先生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操作的,賣掉了在上海一套價值200萬元的公寓樓,來到溫哥華買了一套50萬元的公寓,覺得非常合算。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