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1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加拿大環球郵報《財富悖論》系列文章表示,加拿大中產階層和富人階層差距日益拉大,影響了加拿大長久以來秉持的「人人機會平等」的珍貴價值,也影響了加拿大城市、學校、社會活動、甚至國民體育運動等各個領域的構成和未來趨勢。
近年來,多數加人收入沒怎麼見漲,少數富裕階層除外。數據分析顯示,過去30年來,富人年收入翻了2倍多,但中產階層收入變化不大。這意味著,經濟增長和生產力提高過程中,富人是受益最大群體,加美2國情況均如此。
在此過程中,全球化是最主要推動力。僅佔1%的富人階層在知識經型經濟中,專業技能需求大大增長。與之相比,低收入階層則面臨經濟外包和科技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
富人大步領跑收入
誠然,通常教育、專業技能培訓和努力工作,人人都可以躋身1%的富人階層,但真要實現向上流動,並非易事。現在人們一旦躋身1%的富人階層,比過去更不容易挪窩。近年來,美國高管級別收入一路飆升。為吸引和留駐人力,加拿大和其他國家也是步步緊跟。
高技能人才,如科學家和專業工程師,通常需求也更大,尤其像卡爾加裡等這樣技能緊俏的城市更是如此,因此造成專業和高技能人才收入日益高出平均工資水平,而中低技能領域人才需求則日益消減,因此造成勞工市場2級分化嚴重。
經合組織(OECD)指出,除此之外,工會組織的削弱,也導致更多收入不平等。另外,自1980年代以來,政府下調邊際稅率,也使得加拿大稅收福利制度的平衡槓桿作用比過去幾十年大大下降。
研究收入趨勢長達25年的麥卡馬斯特大學經濟學教授維爾(Michael Veall)表示,收入越高的人群,收益越大。自1986年以來,1%的富人精英階層收入飆升80%,其中0.1%和0.01%的超級富人階層收入更是分別飆升138%和169%。與之相比,90%的中低收入階層收入僅增長19%。
企業高管收入年年飆升
自1990年代起,政府新規要求公布高管收入,導致各企業和機構競相開高價搶奪人才,加上許多企業以公司股份和期權作為高管薪酬結構之一,導致高管級人才收入飆幅最大。
數據還顯示,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金融和管理領域。自2001年以來,國內100強企業CEO中位數收入幾乎翻了3倍,從149萬翻至410萬,這其中還不包括股票期權和養老金累計等。
渥太華大學經濟師兼加拿大研究主席渥爾夫森(Michael Wolfson)表示,隨著各個領域日益全球化,各領域市場日益膨脹,體育明星、影視明星和企業高管受益最大,而在10-20年前,市場更多局限於當地。
他說,一直以來,由於社會福利保險體系更牢固,加拿大在收入方面被視為比美國更平等。但在全球化競爭條件下,尤其在高收入分配中,面臨美國激烈的競爭壓力,收入平等化就無法繼續支撐下去。
當然,高收入群體也不完全是高管和明星。年入20.14萬,才能躋身1%精英富人階層,這一群體中還有醫生、牙醫、律師、獸醫、地產經紀、建築師和工程師。
知識型經濟意味著,這些工作比過去更值錢。以工程師為例,加拿大統計局數據顯示,這一群體過去25年內收入扣除通脹因素後增長35%,其中亞省專業工程師僅過去5年基本工資中位數就增長18%。
經濟衰退對富人影響不大
經濟衰退過程中,高收入群體由於投資收入大大縮水,遭受打擊最重,但富人階層似乎受影響不大。皇銀數據顯示,經濟衰退後,年收入百萬的百萬富豪數量有所下降,但最新報稅數據,這一群體數量又回升趨勢,去年,投資財富100萬以上高淨值人數上升至歷史水平。
統計局數據還顯示,投資財富增長,也促使富人收入進一步增長。2010年,10%的高收入人群掙得收益占所報投資收入的57%。過去5年來,儘管全球各國股市有些動盪,但多倫多證交所綜合指數仍比2009年低谷水平上升77%。
富人應關注收入不平等
數據顯示,如今富人階層流動性比過去更小,如2010年52.7%的1%精英富人階層早在5年前就已經躋身這一階層,高於1987年的43.9%的比例。階層流動性下降,影響人們工作積極性和動力。
渥太華主管阿羅德(John Arnold)表示,高收入群體應關注收入不平等問題,因為收入不平等決定了自己生活的社會的結構和走向。收入差距拉大,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滋生仇恨和犯罪。目前,收入不平等和相關社會不平等等問題,正是影響國內社會的潛在問題之一。
數據還顯示,2010年1%的富人階層總計25.473萬人,其中79%為男性,21%為女性,83%為已婚或有同居伴侶人士,年齡中位數51歲,67%擁有本科學位,88%為管理、醫療、商業和金融、教育、法律等5大領域人士。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