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習近平全面經濟改革的最大攔路虎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1月20日訊】中共18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中,提出16大領域、60項改革任務。 其中外媒分析,農村土地權益改革或成為經改最大障礙。大陸經濟學家表示,新一輪改革將面臨特殊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和舊體系向新體系轉變的艱難。

中新社報導,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出席在北京舉辦的「『財經』年會2014:預測與戰略」時,發表對新一輪改革的看法。

吳敬璉表示,大陸新一輪改革將面臨兩方面的阻力:特殊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對,將給落實這些「決定」帶來一定阻礙;此外,舊體系向新體系的轉變過程中,由於部份環節配合不當,可能出現困難。

他分析,當前中國大陸市場經濟存在3大缺陷,一是因條塊分割導致市場碎片化;二是壟斷和行政干預行為的存在,使市場失去競爭性;三是發展不平衡,商品市場發展程度相對較好,而要素市場發育水準較低。

農村土地權益改革或成經改最大障礙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中共大力宣傳習近平的全面經濟改革計劃,稱之為一個歷史轉折點。然而,這些提議的成敗以及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有可能取決於深入數千座城鎮和鄉村的政策鬥爭。這些鬥爭涉及農用土地權益、政府的稅收和融資、地方政府長期面臨中央政府撥款不夠用,資金和畸形的財政體系,這個體系已經引發了公眾不滿和財政問題。

習近平曾擔任縣級領導期間,由此熟悉農村情況;他在與前述改革目標相關的聲明中說,農村發展所面臨的阻礙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

文章說,中國的農村問題是與土地和收益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的集合體。地方政府慣於在支付少量賠償金的情況下拿走農民的土地,然後再把土地賣給開發商牟利,並且形成了對這種做法的依賴。這種做法得到了鼓勵,因為中央政府可以拿走大部份的收益,還可以給地方政府分配很多需要耗費資金的任務。根據中國法律,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但土地的控制權其實掌握在國家手中,所以官員有很大的權力來決定何時及按何種條件開發土地。

研究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說,雖然中央政府會給地方政府撥付資金,許多鄉鎮及縣級官員卻表示,資金數額根本不足以實現中央領導人所設定的宏大目標。各縣市政府官員急於保障當地就業和加官進爵,經常以土地作為抵押換取建築和商業工程所需的貸款或吸引投資者,由此欠下危險的債務。

中國國家審計機構最近一次估算地方政府債務的時間是2010年,所得數字是10.72萬億元,約合1.7萬億美元。許多經濟學家預計,最近用更廣泛標準進行的審計將得出遠高於此的估計數字。

江蘇南京東南大學經濟學家華生說,除非中國領導人能找到一個解決土地財政癥結的辦法,如其不然,許多農民得到的補償依然不足以讓其安全融入城市生活。中國城市還存在戶籍限制,不允許農村外來人口享受一些服務,比如醫療和學校。

「如果不在土地政策、戶籍制度和政府財政方面進行變革,很難推進人口城鎮化,」華生說,「中國未來的增長也有賴於解決這些基層問題。」

北京人民大學中國公共經濟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陶然表示,許多地方官員依然會阻撓或設法規避減少土地收入的政策。他說,那些官員不相信改革後的中央政府轉移支付足以補償收入損失。

「實施的阻力會很大,」陶然說,「地方政府往往揹負著巨額債務,因此不願放棄對農用土地的壟斷。它們的大量貸款都是以土地作抵押的。」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三中全會「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實權很大
放寬一孩政策  各大行分析中國人口經濟
三中全會後「問題軍區」司令調換引關注
三中全會後國企改革將引爆激烈肉搏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