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他人成功是我的快樂 — 華裔移民創業故事

人氣 70

【大紀元2013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皓澳洲悉尼報導)在澳洲這個自由、開放和民主的國度中,每個人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五歲就隨父母從香港移民來澳的Wendy Au(歐韻媚),正是遵循自己的理念:快樂,充實,奉獻,進取,一步一步在實現她人生的理想。

Wendy如今是一位年輕的CEO,政府註冊培訓公司 3-AAA Training & Consulting Pty Ltd的創建人。一個華人在西方社會開培訓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對當地社會的深入瞭解,掌握各種技能,還要有專業的培訓技術等,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善心去輔導和幫助別人。然而Wendy今天的成就,和她前面的人生經歷分不開。

Wendy從小受到西方教育的同時,也秉承了家長傳輸給她的中國文化理念。Wendy大學畢業後從事過不同的工作,從公司成本控制到人事培訓、從公司經理到警察局多元文化聯絡主任,還有多年的義工工作經歷。其中,她在警察局的工作和義工服務都得到過多項嘉獎。這些工作和經歷雖各不相同,但無不貫穿著她的人生理念:快樂,充實,奉獻,進取。而這一積極的人生態度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你能有機會幫助人 你就儘量去幫

Wendy五歲時隨父母來到澳洲。80年代初澳洲華人還很少,他們在移民初期所經歷的困難比現在的新移民要多的多。對年幼的Wendy來說,最難的是頭兩年要學習新的語言-英語,再有就是幾年中搬了11次家,頻繁的變遷造成頻繁換學校,剛剛和小朋友熟悉了,馬上又搬了,使她常常在學校作為「新生」受到排擠歧視。但這些困難卻絲毫未磨去Wendy自由、快樂的天性,反而從小鍛練了她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日復一日天天到學校接送Wendy的爺爺,為她奔波的學童年代提供了溫暖和安全感。

漸漸的學校裡有了越來越多的少數族裔學生,除了華人,還有韓國、印度、中東人等。Wendy喜歡澳洲的多元文化環境:「在多元文化日,學校鼓勵學生穿自己民族服裝、帶民族食物,我們互相交流不同文化、分享不同食品。」促使孩子們學會分享和相互尊重。

Wendy很感謝父母的開明:「從小學、高中到大學,父親從來不給我壓力,父母從來不說『你必須得99分』。後來學鋼琴、乒乓球、也都是我自己的願望和選擇。」但祖父一直鼓勵Wendy要上大學,「因為大學對你很重要」。 Wendy在大學裏先讀了心理學後改學商學。

父親愛做善事,經常帶Wendy去佛教中心做義工,即使退休後,他也經常去警察局做義工。父親經常告訴Wendy:「如果你能有機會幫助人,你就儘量去幫。」父母的言行對Wendy產生很大的影響,她也經常會想:我怎麼能幫助到別人。這簡單樸素的善念在她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起到重要作用。

當乒乓球教練 傳授技術傳播善念

Wendy第一次打乒乓球是在家裏的飯桌上,用錄像帶盒拉起一道球網。她的天賦馬上被發現,父親為她購置了正規球桌,並聘請了私人教練。16歲時,她開始學習乒乓球教練課程,並獲得首個教練證書。多年來,在不斷的學習和進取下,她獲得澳洲乒乓教練二級證書,和省隊教練資格。

在她擔當乒乓教練的幾年中,她取得了幾項驕人的成績:帶領紐省14歲以下女子組,分別獲得全澳乒乓球1999年和2004年度的冠軍,並贏得2003年和2005年度的亞軍。

所有的乒乓球教練時間都是義務付出。Wendy利用休息日、節假日包括平時晚上的大量業餘時間去乒乓俱樂部輔導小朋友打乒乓。Tam是Wendy的一名學生,剛入乒乓隊時才13歲(8年級),Tam現在已經從醫學專業畢業,成為一名醫生了。當談到對教練韻媚的印象時,Tam感動的說:「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教練,特別當我正處在十幾歲的成長期。她思想開放並很有善心,她對我像朋友一樣,經常給我一些好的建議。我們的乒乓球隊真像我們第二個家。」

Wendy覺得最令她難忘的,還不是她的球隊曾經拿全澳冠軍,而是2009年舉行的一場24小時慈善籌款乒乓馬拉松賽,她因此而獲得獅子會辦發的哈利.赫西青銅榮譽獎(Harry Hession Bronze Honour Award)。

2009年時Wendy工作已經很忙,已不在乒乓球俱樂部當教練,但她仍為一些社會機構提供義務服務,這些機構包括扶輪社、獅子會、佛教中心等。為舉行2009年獅子會慈善募捐活動,她召集以前曾經教過的學生一起參與,這些學生當時都已是成年人了,有的已經有自己的公司。

Wendy說:「我告訴一位以前的學生,我們可不可以組織一個活動,就是通過舉行24小時馬拉松乒乓比賽項目,為獅子會的一個援助保護眼睛基金會籌款。這個基金會主要贊助悉尼大學從事的眼睛保護的科研項目。有12位學生參加了這次馬拉松乒乓比賽,參加的人都帶好睡袋,輪流上場,這個活動共籌得6000澳元的慈善捐款。」

Wendy介紹說,整個的活動是她的學生自己策劃、運作的,包括廣告策劃、財務管理、對外公關等。

Wendy說:「很多年來我都在義務做乒乓球教練,我所有的節假日和週末時間都和小朋友在一起,我的付出,他們都看到了。現在他們長大了,他們也覺得應該儘自己能力去奉獻他人,這是非常讓我感動的。」

任職警員聯絡主任5年 立足社區服務

警司Peter Marcon和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Wendy Au在依士活警察局啟動「緩解壓力室」 (Victim Support Room)(圖:歐韻媚 提供)

警察局工作是Wendy職業生涯中重要的一筆。她先後在費爾菲爾德(Fairfield)和依士活(Eastwood)警察局工作,任職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一共做了5年。在任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時期,她創立緩解壓力室(Soft Room或Victim Support Room)這一全新理念,為暴力案件受害者提供一個較有安全感的報案環境。Wendy解釋說:「因為一般家庭暴力的舉報者來到警察局的時候,他們心理都有很大壓力,而緩解壓力工作室能讓舉報者解除緊張的情緒和恐懼的心態。」當舉報人心情平靜下來時,就能比較理智的表達、與人溝通,從而使事情較為容易地得到解決。

韻媚說:「在這個多元社區的地區,許多人來自不同國家,很多人不懂家庭暴力是甚麼,我就辦了很多家庭暴力的課程,甚至到醫院給孕婦講課,給她們講述甚麼是家庭暴力和虐童,如何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在這種事情發生時,如何把握和進行自我保護。我們還去學校,告訴學生甚麼是欺凌(BULLYING),甚麼是家庭暴力等。」

韻媚利用自身華人的社會背景,運用自己語言的優勢和願意助人的善心,幫助了很多的弱勢人士和婦女,把社區工作做得很出色。由此獲得警察局多項獎勵其中包括:2012年依士活地方指揮官授予她的榮譽獎,2012年由麥覺理扶輪社頒發的榮譽成績獎以表彰她的個人在工作上取得的出色成就,以及2006年費爾菲爾德地區警局頒發感謝狀。

開創培訓公司 助他人創業

依士活警察局年曆,多元文化社區聯絡主任Wendy Au(左一)(圖:歐韻媚 提供)

在許多條件逐漸成熟情況下,Wendy創立了現在這家培訓公司。她的公司特點是:7天24小時的培訓服務;對學員量體裁衣的培訓。

Wendy 說:「我的培訓公司是7天24小時開的,因為有的公司需要夜班培訓或者週末做現場培訓。現在培訓中有50%是華人或華人公司,這些公司包括:服務業、餐館、咖啡館、房產業、財務等。」

她還說:「我會根據這些華人在澳洲時間的長短有重點地講解,比如:對澳洲社會還不太瞭解的新移民,我會增加某些法律方面的知識,比如個人隱私權、平等和歧視問題、工作安全保障,使他們公司的政策、規定、業務運行模式符合澳洲的法律。我還會協助他們建立業務運行模式。」

她解釋說「你要進入新的領域,你就需要懂得當地的經濟、習慣、文化、客戶的偏好、需求。所以,每次培訓前,我都會和企業主和僱員進行交流,有時是一對一的交流,因為即使同一個公司,每個員工的情況不同。所以每次培訓都是量體裁衣。」

Wendy說:「這個職業很符合我個人的人生理念,幫助他人成功、不斷改進、獲得知識和技能。」

在Wendy走向成功的路上還有一位好老師,叫Johanna Lam,也是Wendy的乾媽。Wendy說:「她教給我很多東西,比如:如何以積極態度看待人生,如何保持好的職業操守,如何有效的運營公司等等。沒有她的善心幫助和鼓勵,就可能沒有這個公司,所以我特別感激她。」

事業剛剛啟航,公司規模尚小,但她會兢兢業業做下去,她希望幫助更多人,特別是華人早日立足澳洲社會,開展自己的事業。

相關新聞
調查:上班辛苦  創業更難
美國500強企業四成由新移民創辦
堅持不懈 有志者事竟成—專訪華人美髮師張小姐
新移民到紐約開餐館、酒莊、KTV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