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像前百人婚誓拒隨意化 毛被諷「天煞孤星」晦氣

人氣 218

【大紀元2013年1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淨報導)近日,湖南韶山市官方組織百名新人在毛澤東像前舉行集體婚禮,並攜手宣誓從此拒絕婚姻「物質化、自私化、隨意化」。該報導引發民間爭議,有民眾指毛一向「始亂終棄」。稱新人無知在一個「天煞孤星」像前舉辦婚禮,是貪圖他殺氣重,還是貪圖其子非死即殘的「福氣」?

百名新人毛像前婚誓:拒絕婚姻隨意化

大陸媒體日前報導,11月10日,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及湖南官方媒體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百名新人集體婚禮活動,新人在毛澤東像前攜手宣誓,主辦方還為此頒發了「紅色證書」。

在婚禮現場,少年時曾給毛澤東系紅領巾及獻花,後結為夫妻的蔣含宇、彭淑清夫婦帶領100位新人在毛像前宣誓,「從今天開始,拒絕婚姻物質化,拒絕婚姻自私化,拒絕婚姻隨意化……」

民諷毛「始亂終棄」

在中國婚禮中,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很重要的儀式。「一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對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而湖南官方此次組織百名新人在毛像前集體婚誓,引來網絡眾多關注和爭議。

對於一向被中國民間所詬病的毛澤東的婚姻關係有民眾譏諷稱,「求婚姻幸福莫學毛澤東,毛本身就是一個不把婚姻當回事的人,家裏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

「你們身後這個男人呢,他的第一任老婆被遺棄,頭被砍下來的時候他已經和第二任老婆結婚了;他的第二任老婆因為他和翻譯拉扯不清一氣出走,遠赴寒冷之地幾乎客死異鄉;他的第三任老婆是後來自殺了;他晚年後宮軼事無數。」

「穿婚紗拜老毛?怎麼腦殘的人真還就這麼多?!毛一生娶妻三位,未名份者甚多。楊開慧依然健在,就和賀子珍勾搭!賀依然在蘇聯,尚未離婚時,又和江相談。不知道這些新人是否知道這些歷史!」

「這是得有多缺心眼,才會到一個天煞孤星一般的人跟前辦自己的婚禮。貪圖他殺氣重?貪圖他能娶幾個老婆?盼望像他般舊的未離新的已經勾搭成奸?貪圖他的兒子非死即殘的福氣?」

楊開慧至死不知毛已再婚

據媒體披露,1920年底毛澤東與楊開慧結婚,當時毛澤東27歲,楊開慧19歲。一年後,長子毛岸英出世,第二年二子毛岸青出生,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龍出生。不久,毛喜新厭舊,同李立三的妻子混上了。此事被楊開慧知道後,兩人大吵了一架。

據女作家張戎在《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披露,儘管楊開慧對毛澤東始終是一往情深,忠貞不二,但毛對楊開慧卻是典型的用情不專,始亂終棄。

1927年,毛澤東上了井岡山,楊開慧帶著兒子回長沙板倉鄉下老家躲避。在井岡山,34歲的毛結識了17歲的「永新一枝花」賀子珍,兩人很快同居。1928年5月初,認識不到七個月的毛賀正式結為夫妻,距毛從1927年9月跨出楊開慧的家門不足八個月。

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的部下逮捕,11月14日被槍決。毛澤東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把楊開慧解救出來,但他卻拒絕這樣做。

據中共黨史介紹,賀子珍,17歲加入中共,18歲組織永新農民暴動後上井岡山,不久與34歲的毛澤東同居。1928年,賀子珍與毛結婚。

對於楊開慧之死,人們評價說,毛澤東是借刀殺人,故意讓楊死去。楊的忠貞壯烈,既解決了毛重婚的尷尬,又使毛獲得了滿門忠烈的名聲。

毛沾花惹草 賀子珍被「精神病」送到蘇聯

從1928年到1937年九年間,賀子珍作為毛的妻子兼秘書,曾為毛懷了十個孩子,共生下三子三女,其它孩子都死亡或失蹤,最後唯一留在毛身邊的只有李敏。

雖然,賀子珍陪同毛走南闖北,也為他生下許多孩子,但毛依然拈花惹草,與一位女翻譯員來往。賀子珍當然接受不了,終日與毛吵架。不久,中共以「精神病」為由,將她送到莫斯科就醫。1946年,賀子珍獲友人協助,終得以回中國,但此時因江青已經成為毛的正式妻子,她無法與毛再見面。

賀子珍未離婚 毛與江青同居

毛邂逅江青時,已四十五歲,步入中年。關於江青如何走到延安,坊間有多個版本,江青原名為李雲鶴,藝名為藍蘋,這個離過三次婚(先後和四位男人同居)的上海灘演員,迷倒風流的毛。

毛和江青認識後,即邀請江青去住處長談,留飯,留宿,當夜毛和江青同居了。由於江青曾先後和四位男人同居過,再加上毛還未與賀子珍離婚,中共高層都看不過去了,雖然同意他們同居,但卻要他們約法三章,規定不能喚江青為毛夫人,且不准江青涉足政治。

江青後來更被利用作為毛澤東權勢遊戲的一顆棋子,與姚文元、王洪文、張春橋並稱「四人幫」。1976年,江青在毛死後被中央政治局審查,不久即遭囚禁,從此退出政壇。據中共官方媒體報導,她在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醫住所自殺身亡。

(責任編輯:周雅)

相關新聞
VOA解密時刻:毛澤東的「忠臣」周恩來
【網文】網民質疑中共高層人物文革倒台之謎
外媒聚焦:車衝向毛澤東像爆炸 中共政治中心爆抗議
港媒:車撞天安門 北京緊急發出第二份通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