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為甚麼在關鍵的共產黨三中全會的前夕,有關重大經濟改革的跡象如此之少?即使經濟需要徹底大修這一點被廣泛承認,但是從11月9日到12日舉行的三中全會,外界預計僅僅提供狹隘的改革。外媒分析說,原因是,三中全會預計將產生一種稀里糊塗的妥協。改革舉措將遭到來自國企和地方政府的巨大阻力。
華爾街日報:利益集團製造政治僵局
《華爾街日報》10月29日報導說,對於這一點,許多中國人指責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一些人聲稱,這些國營企業內部的財富和相關團體以及共產黨高層在製造中國自己版本的政治僵局。
既得利益集團處在一個過去被證明能夠年復一年提供可預測的,雙位數的經濟增長的這樣一個制度的核心。
但是現在增長在放緩。地方政府在投入信貸到奇特的基礎設施項目以努力保持勢頭。這製造了龐大的浪費,突然增高的債務可能埋下金融危機的種子。
習近平面臨的挑戰是,在它遭遇真正的麻煩之前,如何改造這個制度本身?但是,就像他的西方同行一樣,這意味著耐心的試圖建立聯盟,主動接觸公眾或選民,孤立反對派,並接受妥協。
結果,經濟學家收回了他們對三中全會帶來深遠變化的期待。
「他們將尋求一個逐漸的轉型。」前美國財政部高級官員杜大偉(David Dollar)說。「我們從來不太可能看到急劇的進展。」
蘇格蘭皇家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高路易相信,最詳細的改革將發生在金融服務行業——這是改革派官員的重要據點。在這裡,高路易說「爭論已經結束」。他預計會有進一步的匯率自由化和放開嚴密控制的資本賬戶的行動。
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製造阻力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也許,經濟學家期待最低的經濟領域正是共產黨控制最深的國營企業。
儘管由政府寵溺形成的這個行業的壟斷對於中國由私營企業和創新驅動的新的增長模式構成最大威脅。
在地方級別,既得利益把市政府跟建築房地產巨頭聯繫在一起並給他們帶來財富。結果,地方級別的改革可能只是輕微的。
沒有幾個人期待當局會顯著放鬆戶口政策以允許2.5億農民工在城市定居。這樣的人口遷徙的效果將對整個經濟是變革性的。但是市政府並不歡迎這種政策,因為它將在教育,醫療和福利方面揹負巨大的成本。
同樣,地方政府對土地改革形成阻力,後者將給予農民對他們的土地更強的法律所有權。現行制度方便市政府徵收郊區農田然後出售土地給開發商牟取暴利。
沒有幾個人懷疑習近平渴望一個更快的經濟轉型步伐。仍然有可能他在三中全會帶來驚喜,發佈一個爆炸性的一攬子改革方案。官媒人民日報本週引述習近平呼籲「打破既得利益防禦的勇氣」。
CNN:只看到修飾性的改變
CNN新聞網 10月29日發表加州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政治學教授裴敏欣的評論說,自從中共新領導人掌權以來,它再三承諾重啟國家走向經濟改革的行動。中共新總理李克強甚至使用一個血淋淋的成語「壯士斷腕」來顯示他的決心。
令人遺憾的是,在過去12個月,人們只看到中國經濟一些修飾性的改變。小小的借貸利率自由化和上海自貿區被批准(有多自由還不知道)。同時,信貸點燃的投資驅動型增長繼續有增無減,惡化了宏觀經濟扭曲,甚至製造更大的金融領域風險。
中共新領導人下個月將面對一個歷史性的機會來說服中國公眾和國際社會,儘管去年令人失望,他們正在準備應付最艱難的改革。中共將召開三中全會。許多人希望共產黨領導人將在會議上推出雄心勃勃和全面的改革日程。
改革將面對利益集團強大反對
CNN評論說,雖然全世界投資者都在熱切等待北京的政治決心和政策明確,我們也應該對中共領導人在下個月會議上真正可以提供的東西保持現實。最急需的改革可能將面臨來自既得利益集團的強大的反對(國營企業,地方政府,官僚,和跟統治高層有關的企業)。比如,自由化利率將提高國營企業的資本成本。打擊影子銀行將把許多過度負債的房地產開發商推向破產。大膽的政策行動比如減少發行銀行信貸來遏制低效率投資和削減製造行業的產能過剩,將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和增長急劇下滑。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僅僅可以從三中全會期待更多有節制的審慎的舉措。我們會聽到令人鼓舞的但是籠統陳述的改革提議。比如,共產黨領導人將可能批准財政改革原則,金融自由化,環境友好的增長策略,創新和社會平等。
經濟改革未伴隨可信的政治策略
CNN評論說,不幸的是,北京似乎沒有一個伴隨其經濟改革的可信的政治策略。很多人認為,習近平在使用一個高調的反腐敗運動來嚇唬官僚,為經濟改革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大多數人忘記的是,習近平將必須依靠官僚來開展反對它本身的運動。這種自上而下的方法可能將失去它的效力,因為中共官員是熟練的政治操作員,他們知道如何偏移和稀釋中央政府的政策。他們已經形成了嚴密編織的勾結的網絡來保護彼此。他們常常陽奉陰違,一切照舊。
可能習近平更現實的做法是,爭取輿論和支持市場改革策略的中國人民(就像鄧小平在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所作的那樣)。但是北京的政治保守主義排除這個選項。
三中全會不會消除政策不確定的霧霾
CNN評論說,對於中國公眾和外國投資者,三中全會將不太可能消除政策不確定的霧霾。它可能給我們發出更多有關中共領導人將希望如何調整中國增長策略的信號,但是就像眾所周知的那樣,魔鬼在於執行。我們將不得不等待至少另外一年來看,是否三中全會宣佈的政策能夠付諸實施。
另一方面,按計劃將在11月份的下旬舉行的中共年度經濟工作會議,可能會產生一些結果。不像三中全會,經濟工作會議將專注於短期的重點。這些重點之一是金融去槓桿化。在過去五年,自從2008年以來,中國的未償還信貸從佔GDP的130%增長到220%。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增長。隨著高風險借款人比如企業和地方政府揹負的債務達到GDP的195%,銀行資產當中未知的但是顯著的一個部份沒有創造任何盈利。它是死錢。
北京在11月末如何處理這個嚴峻的問題將對於冷靜市場抑或是進一步讓市場恐慌至關重要。如果中共領導人採納一個透明的計劃來化解這個滴答作響的債務炸藥包,信心將回歸。如果北京試圖使用可疑的會計方案在地毯下面清理不良貸款(傳言的計劃是設立省級資產管理公司或不良資產銀行來接管壞賬卻沒有規定這樣的壞賬銀行將如何融資),對於中國經濟未來深刻的懷疑將繼續籠罩北京。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