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霞報導)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從10月19日開始,比往年提前40天進入枯水期。其標誌水站星子站水位從19日的9.98米降至29日的歷史最低值8.3米,大面積湖床出現乾涸龜裂,湖體縮減至歷史最小,露出湖底萬畝水草。以鄱陽湖為飲水源的江西省都昌縣城數萬民眾出現飲水困難,都昌縣民眾對大紀元表示,已經斷水十多天。
鄱陽湖枯水期提前40天 水退現古橋
據陸媒報導,大陸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其標誌水站星子站水位於10月19日跌破10米,降至9.98 米,開始進入枯水期,比往年提前了40天。從2013年8月中旬開始,鄱陽湖水位持續快速下降,水域面積減少。星子站水位截至29日已降至8.3米,水域面積於10月22日衛星監測為1497平方公里,較8月7日減少了1325平方公里,湖體水面縮減了25%,為歷史最小水面。
江西省水文局表示,星子站水位達到10米以下就意味著鄱陽湖進入枯水期。水文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鄱陽湖水位從8月13日的19.65米最高水位開始,持續快速下降,星子站水位19日10時跌至9.98 米,比多年同期均值低4米。截至10月29日,星子站水位已降至8.3米,為歷史同期最低,目前還在快速下降中。氣象分析預計,至11月2日鄱陽湖水位將降至8米。
水位減退還導致鄱陽湖底一座明代古橋顯露出來。該石橋位於江西省都昌縣多寶鄉附近的鄱陽湖湖床上,是連接都昌縣多寶鄉蔣公嶺和星子縣縣城的通道,歷史上曾為兩縣交通要道。石橋修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總長度達2,930米,橋面寬0.82米,橋身全部採用花崗石製成,因有1,100餘個孔,故又稱「千眼橋」,該橋被稱為「中國最長的湖中石橋」。
鄱陽湖水減退,導致大面積湖灘出現乾涸龜裂,大量漁船擱淺,湖底水草顯露,形成大草原達萬畝,成為農民放牧之地。低水位導致鄱陽湖水完全歸槽,只有主航道可容船隻通行,大噸位運輸船根本無法正常通行,隨時會出現擱淺。水面縮小還導致漁民無處捕魚,農作物無水灌溉,周邊民眾生活用水也出現危機。
周邊數萬居民出現飲水危機 待救援
湖水急劇減少導致鄱陽湖周邊地區出現缺水,以鄱陽湖為飲水源的江西省都昌縣數萬民眾供水出現困難,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江西省都昌縣民眾曹先生對大紀元表示,目前已經斷水十餘日。他說:「鄱陽湖缺水,干水期提前了,缺水能有十多天了,根本就沒有水。往年干水期也是很嚴重,沒有今年嚴重。每年都是11月份,到下半年還有一點水,家家用水缸先存好。」
「沒有水,用車子到井裡、湖裡、池塘裡搞水,很辛苦,不能洗衣服、洗澡。老百姓都反映了,我們整個縣都喝鄱陽湖的水,整個縣都沒有水,沒有水怎麼辦,水是生命之源,可能危及到生命的。」
專家稱三峽水庫影響鄱陽湖水位
陸媒報導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所長王浩表示,自進入本世紀以來,鄱陽湖連續出現枯水年,年平均天然徑流與多年平均相比減少232億立方米,減少幅度達到15%。鄱陽湖水面以後還將繼續減小,導致枯水期提前,並且持續時間增加,水質逐年下降,以致出現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態系統退化等方面問題。不僅影響農業和漁業生產,還將影響到水域植被生長及鄱陽湖候鳥的越冬。
王浩還表示,這跟三峽水庫有關。三峽及長江上游水庫導致江湖關係發生變化,長江干流沖刷、水位下降,從而導致鄱陽湖水位降低,出流加快,蓄水量減少,並且湖區提前進入枯水期,枯期時間延長。他預計三峽水庫運行30年後,將導致鄱陽湖水量多流出35億立方米,相當於把鄱陽湖的枯水期提前1個月。
江西省水文部門統計顯示,20世紀80年代鄱陽湖水質還以I、II類水質為主,平均占比達到85%;進入21世紀以來,I、II類水質僅佔50%,水質明顯下降。表現為鄱陽湖枯水期水位過低、水量小,缺水問題日益突出。
據公開報導,2008年1月,鄱陽湖創下歷史最低水位,有鄱陽湖水文局專家認為,原因系三峽水庫2007年9~10月蓄水所致。江西省因鄱陽湖水位於2009年9月與三峽集團發生過爭論。
中國嚴重缺水 資源性短缺系三峽所致
有陸媒報導稱,中國目前缺水嚴重,人口佔全世界的20%,但淡水供應量只佔全世界的7%,是全世界最缺水的國家。中國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管委會執行主任周凱公開撰文表示,中國600多個城市當中有447個城市缺水,147個城市嚴重缺水,缺水已經成為中國一個嚴重問題。
按照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低於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低於500立方米則是極度缺水。中國目前有16個省份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嚴重缺水線1,000立方米,其中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 6個省區的人均水資源量甚至低於500立方米。
近二十年來,中國水系中排名前十幾位的湖泊出現湖水面積減少,如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松花湖等面積減少約達40%,容水量減少約60%,湖水面積越來越小,容水量越來越少,出現資源性水短缺。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的資源性缺水主要是由於三峽工程影響長江中下游生態環境所致。三峽蓄水後,導致洞庭湖水面縮小,飲水不利,加劇了資源性缺水。三峽對中下游乾旱也只起了加劇作用。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第二大的湖泊。年均入湖水量1,48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流域面積16.22萬平方公里,年均徑流量為1,525億立方米,約占長江流域年均徑流量的16.3%。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