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曉言綜合報導)美國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兩大快餐連鎖店出售的雞塊所含的雞肉成分其實只佔一半,其他成分包括脂肪、雞皮、血管、神經細胞和雞骨頭碎片。
看似簡單美味的炸雞塊,卻有著複雜的成分和不清白的歷史。在你知道了雞塊「化腐朽為神奇」的來歷後,不知道你會選擇吃,還是不吃?
所謂「雞塊」只有一半是雞肉
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但研究中並未透露購得雞塊的快餐店店名。
研究人員發表的科學報告說,從位於密西西比州傑克遜(Jackson)的快餐連鎖店購買到的2個雞塊,經過化驗之後,發現實際成份並非全是雞肉。
研究發現,第1個雞塊的雞肉含量約有50%,另外50%則由脂肪、血管及神經組成,尤其以雞皮與內臟部位的神經細胞居多;第2個雞塊的雞肉含量約40%,其他60%由脂肪、軟骨與骨頭組成。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戴沙佐(Richard D. deShazo)表示,從研究結果看來,某些快餐業者的雞塊用的不是低脂肪的純白色雞肉,而是加了很多雞雜碎和其他人工成分,然後加以油炸,卻仍稱它為雞肉,其實它是雞肉的副產品,高熱量、高鹽、高糖和高脂肪,是一種很不健康的食物。
戴沙佐教授說,雞肉是蛋白質最佳來源之一,醫師經常鼓勵病患吃雞肉,而雞塊則是兒童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因為雞塊好吃,價錢也相對便宜,但是常吃雞塊會導致兒童肥胖,甚至可能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骨關節炎或其合併症(comorbidities)。
雞塊裡的秘密
看似簡單美味的雞塊其實隱藏了很多秘密。
早在十年前,美國社會就對雞塊的成分及加工過程產生疑慮。2003 年,一群肥胖的青少年控告快餐業巨頭麥當勞提供的垃圾食物損害了他們的健康,紐約聯邦法官史威特雖然駁回了這宗案件,但是他的判決書卻讓麥當勞的雞塊有了新定義:麥克雞塊(Chicken McNuggets)不止是鍋裡的炸雞而已,它是「麥當勞創造的科學怪物,其中的多種成分不能用於家庭烹飪。」
史威特法官條列出麥克雞塊的 38 種成分後,認為麥當勞的行銷手法近乎詐欺,因為雞塊並不只是單純的雞肉。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學系教授麥可.波倫在他的最知名的著作《雜食者的兩難》一書中講述了炸雞塊的複雜成分。
「根據傳單,麥克雞塊中還含有數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原料,這些看似能吃的物質並非來自玉米田或大豆田,而是煉油廠或化學工廠。這些化合物能夠讓有機原料歷經數月的冷凍和運送之後,不會走味或是變樣,現代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出現。排在前面的是發酵劑,包括了磷酸鈉鋁、磷酸單鈣、焦磷酸鈉以及乳酸鈣。
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能夠讓雞塊中的各種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不會發出油耗味。接下來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類的消泡劑,主要是添入烹飪油中,可避免澱粉與空氣分子結合,這樣油炸時就不會產生泡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有毒物質竟被允許添加在食物中。
根據《食品添加物手冊》,聚二甲基矽氧烷疑似致癌物質,而且確定會造成突變、腫瘤與生殖器官問題,同時也是易燃物。
不過麥克雞塊中最驚人的成分,應該是第三丁基氫醌(TBHQ)。這是石油製成的抗氧化劑,會直接噴在雞塊上,或是噴在雞塊盒子內側,以『保持雞塊鮮度』。
根據《消費者食品添加物字典》的記載,第三丁基氫醌是丁烷(打火機的燃油也屬於丁烷)的衍生物,美國食品及衛生管理局允許加工業者少量使用在食物上,其含量要低於0.002%。吃下一公克的第三丁基氫醌,會讓人『噁心、嘔吐、耳鳴、產生幻覺、感到窒息與虛脫』,如果吃下五公克就會死亡。」
儘管在雞塊原料安全方面存在巨大爭議,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快餐業者將「怪物」雞塊銷售給兒童——他們喜歡雞塊有趣的形狀和適合兒童抓握的規格。
雞塊的製作過程
在Youtube上有一段英國廚師奧利佛(Jamie Oliver)製作雞塊的視頻。這位長期關注兒童飲食健康的名廚,邀請了一群小朋友,親自為他們示範鮮為人知的快餐店雞塊製作過程,告訴孩子們藏在雞塊之下的秘密。
看著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美味雞塊」,你會選擇吃,還是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