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謠言」不是中共當局的專利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0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官方謠言(官謠)」聽起來有點矛盾。但這個詞彙成為中國網民跟政府審查展開遊戲戰的一個有力武器。這場戰鬥在政府領導的打擊網絡謠言運動中加劇,當局通過逮捕或拘禁著名的網絡意見領袖來尋求遏制中國喧鬧的社交媒體。令事情更加糟糕的是中共兩高發佈的一個新的司法解釋,說張貼誹謗信息並且被轉發500次或點擊5000次可能導致三年監禁。

《外交政策》10月22日報導說,中國公民不認為他們的政府應該對謠言擁有壟斷權。面對官方對公民話語權的攻擊,草根階層中國人在試圖反擊官方,揪出官方媒體作出虛假陳述的情況。結果形成兩種謠言:民謠—由中國公民傳播的謠言,和官謠—由中共當局傳播的謠言。

官謠出現在政府公關危機的時候

《外交政策》報導說,雖然官謠可以指代任何政府當局發佈的不真實消息,它典型的表現發生在公關危機的特定時刻,當官員或官媒被指責犯錯誤而進行否認或反擊的時候。在10月18日,自由派新京報發表一篇文章生動描述六類官謠原型:欺騙,在高層介入後承認真相,掩蓋, 在看到罪證視頻之前不承認錯誤,自我欺騙,和反咬一口。

例子太多了。新京報列舉前國家能源管理局局長劉鐵男的倒台,作為反咬一口的例子。在2012年12月,記者羅昌平在新浪微博上指控劉鐵男受賄;劉鐵男五月份被撤職並被調查,但是此前,能源局新聞辦公室堅持說,羅昌平的腐敗指控是「純粹的誹謗和謠言」。

對於典型的掩蓋,新京報引用河南省襄城市宣傳局長田弘治為例。五月份一個晚上,在鄭州一個夜總會在淫穢的霓虹燈打上「熱烈歡迎襄城田局長。」五月末,這個標語的圖片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傳播。田弘治在月末被撤職,但是此前,市政府發言人宣稱六名姓田的局長當晚都因公出差了,所以這張罪證圖片「也許是惡作劇,或是夜總會的炒作」。

官謠和民謠不對等

《外交政策》報導說,官謠作為民謠的對應物的興起並不意味著二者是對等的。官員和普通公民可能都同樣容易扭曲真相,但是當官員這麼做的時候,他們有國家權力在後面支撐。就像重慶時報10月20日文章解釋的那樣,「也許官員具有權威,但是權威不代表真相。至少有時候,官員使用它們的權威來掩蓋真相。」

這種偽善給政府的打擊謠言運動設定了錯誤的基調—它伴隨著有關需要引導「建設性」公眾輿論的官方聲明。微博用戶嚴祖有用一句精闢的話概括說,「為了懲罰民謠,你首先得懲罰官謠。」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黨媒爆「猛料」 為敘化武開罪被揭系官謠
法媒:「官謠成風 謠翻中國不是笑話」
地產大佬微博「揭秘」薛蠻子被抓原因
雲南縣官性侵4歲幼女 央視未吭聲被諷嫌他不是大V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