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被外界視為中南海智囊的網絡大V吳稼祥在微博上「失蹤」一個月後再度現身揭內情,認為有人故意設局,令外界對習近平印象極壞。而近日人民網輿情監測辦公室秘書長祝華新則撰文斷言稱時政類大V將集體退場,專業背景的中V崛起,但卻無意洩漏出中共在輿論場的打壓的手法和具體步驟。
吳稼祥被強制噤聲一個月
被公認的網絡大V之一吳稼祥,在新浪微博上擁有45萬粉絲,他在上個月的9月13日發了最後一條微博後,就再也不見人影。一個月後10月14日,吳稼祥再度新浪微博上現身,同時也破解其失蹤一個月之謎。
10月15日,在他微博失蹤後再現身的第二天,發了一條信息稱:「想製造網絡恐怖主義者的目的似乎達到了,在我發不了微博的一個月裡,許多親朋好友,很擔心,以為我要被送飯了。2008年開微博以來,第一次被禁言如此長時間,想造成新不如舊印象的人,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人人自危,朝不保夕。感謝那些關心我的人,讓我溫暖,也感謝那些網絡劊子手,讓我有機會感到溫暖。」
吳稼祥揭習近平對手在出陰招
另一位網絡大V「冬眠熊」,新浪認證《中國改革》雜誌社原社長、天下公言文化傳媒研究員李偉東擁有16萬粉絲,也是上個月9月16日發了最後一條為王功權呼籲的微博後,也告失蹤。不知道他是否和吳稼祥一樣,一個月後能再現身。
吳稼祥在他15日的這條微博中,公開揭露稱習近平的對手,想讓外界都有這樣的印象——「新不如舊」,「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律師界女強人遲夙生律師也回應說:「我去看守所會見被辯護人,一見到我她激動地說,看見你沒事真高興,收拾網上大V了,太擔心你了,我說我不是大V,我是貧下中V。」
作家章詒和詢問吳稼祥:「你一直對習李充滿信心,怎麼把你禁了?不解。問過朋友,朋友亦不解。」北京著名學者徐昕對此回應說:「今年兩會前,我到@鳳凰網做節目,說起對新政的期待,回來就被禁言了。」
吳稼祥在眾人議論紛紛中還回應的一句反問:「80年代反自由化,處理於光遠、王若水都是胡趙所為麼?」 上海珍妮女士表示贊同吳稼祥的話說:「…新人有遠大的理想,也不能換走所有的舊人。能看明白的人還是不多,多的是就事論事的分析或喧嘩。」
近日,外界關注到喉舌《新華網》以《以總書記講話為指引,牢牢掌握輿論工作主動權和主導權》為題,以新華社副總編輯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的形式,對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重新進行解讀,被外界認為是高規格的「糾偏」。與此前黨媒來勢洶洶的「敢於亮劍、輿論鬥爭」等詞充斥的宣傳相比,新華社副總編此次降溫很多,被外界認為中共文宣明顯轉向。
人民網輿情監測辦公室秘書長自曝搶奪輿論陣地秘笈
人民網輿情監測辦公室秘書長祝華新近日撰長文《打擊謠言背景下的網絡輿論新格局》,文中自曝這塊輿論陣地中共的打壓手法——互聯網「植被」。宣稱時政類大V將集體退場,專業背景的中V崛起。
祝華新將時政類大V比著「輿論泡沫」,稱他們「作為一個群體退場,從一個角度看,未嚐不是強行擠掉『輿論泡沫』」,儘管手法粗糙些」,並認為「知識份子網友如果裹挾網絡民意和政府決策,是很危險的」。這句話也從另外方面說明中共當局打壓他們的真正意圖。
文章同時推出中V概念,並把政法類官方微博、言論比較溫和的一些微博用戶推薦為作者所說的中V,並高調稱讚他們不是像先前的大V一樣單單「吸引眼球」,而是將以紮實的專業背景和學理分析,贏得網民的理性認同。
祝華新文章甚至稱「在這次互聯網整治中首當其衝的大V,即使完全消失,對網絡輿論生態的影響也是極為有限的。」
有評論對此認為,如果真的如祝華新所說,大V對網絡生態影響極為有限,那官方何必大動干戈,要將網絡大V從微博上「趕盡殺絕」,動用整個國家宣傳機器,新聞聯播還罕見給予長時間大談特談薛蠻子「嫖娼」,無非是想藉此搞臭整個網絡大V。
祝華新並建議在運動式的強力整頓後,還需要建立互聯網治理的長效機制,把打擊網絡謠言的行動納入法制和社會建設的日常軌道。
二百萬五毛黨正名 被授予「輿情分析師」 黨媒專業培訓
10月初大陸媒體報導,中共官方為民間稱之為網絡五毛黨、或網特,給他們一個官方認可的新職業——輿情分析師。報導公開承認大陸全國大約有2百萬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在黨政宣傳機構、門戶網站等處任職。但有知情者披露,這只是公開承認的,其實人數遠遠超過這個數目,那是官方不想讓外界知道的。
《新京報》的報導還披露,人民網的輿情檢測室用的軟件更加高級,後台有上千個處理器,還能檢測到國外網站信息。而《人民日報》網絡中心輿情監測室早在08年就開始公開向社會開放五毛黨入門課程,美其名曰:「網絡輿情與政府形象塑造」培訓,並稱表現好的可當版主。
發展到今天,人民網則是更理直氣壯將培養網絡特務公開化,稱為「替領導看網」。官方還將給從業者頒發證書,讓其「持證上崗」。據官媒報導,這個培訓計劃由人社部和人民網聯合啟動。
著名的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認為,「網絡輿情分析」是中共用稅收殘害納稅人的新的「維穩產業」。其特點是消耗社會財富,卻不創造任何價值,是用納稅人所交稅收供養、卻專門用來對付納稅人。
(責任編輯:謝東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