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希特勒能上台 德共是禍首之一

人氣 58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0月16日訊】希特勒上台前從未獲得德國「絕對多數」民意的支持,1928年5月,當希特勒的納粹黨第一次參加國會選舉僅獲得2.5%的選票。

當時,多數德國民眾對希特勒這個維也納的流浪漢是疑慮恐懼有加的。希特勒最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政治陰謀和黨派惡性鬥爭的結果。

1930年9月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獲得了640萬張選票,占總票數的18%之多,納粹黨一躍成為國會第二大黨,在國會中佔據了107個席位,與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已差距不大,身後則是在經濟危機中也得益不少的德國共產黨。

1932年7月的新一輪國會大選中,納粹黨共獲得了1370萬張選票,在國會中獲得了230個席位,一舉取代社民黨(133個席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德國共產黨則以89個席位鞏固了自己作為第三大黨的地位。

當時的政治形勢是,作為國會中三個「反民主反體制」的政黨,納粹、共產黨和民族黨的席位加起來已大大超過了國會的半數。在意識形態上,德共和納粹固然是天敵,在街頭上,雙方也是打得不可開交,流血衝突層出不窮。

但在議會政治上,雙方卻是某種意義上的盟友,都矢志最終推翻議會民主制,希特勒在暗地裡和德共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其他黨派特別是社民黨,雙方甚至還聯合組織過罷工。

德共在莫斯科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堅持認為:第三國際的天敵是第二國際,先要摧毀德國社民黨,摧毀社民黨的工會。德共的理論是:雖然這樣做會導致建立納粹政權,但這個政權是暫時的,最後會促成資本主義的崩潰。法西斯主義是垂死資本主義的最後階段,之後,就是共產黨的世界了!

由於興登堡和德國的保守勢力擔心德共上台所導致的共產革命,因此被迫選擇了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總統府內,興登堡正式任命了極端狂熱的反民主主義分子和排猶主義分子阿道夫•希特勒為德國帝國總理。

希特勒於2月1日發表一個文告,宣稱德國經濟高漲的先決條件是制止共產主義對德國的滲透。同一天,興登堡宣佈解散國會,3月5日重新進行國會選舉。由於德國共產黨的勢力不斷增長,納粹對能否在大選中取勝沒有把握。於是他們陰謀策劃了「國會縱火案」,然後嫁禍於共產黨。

希特勒藉此機會頒布了旨在打擊德共的「保護人民和國家」法案,德共終於品嚐到了與希特勒「長期合作」的苦果。

1934年8月2日,享年87歲的德國總統興登堡逝世。僅僅三個小時後,德國政府向全世界宣佈:總統的職位已經取消,總理和總統合二為一。從那之後,希特勒就成為外界最為熟悉的「元首」了。

(責任編輯:金真兒)

相關新聞
胡少江:德國人紀念希特勒上台75週年有感
傅國湧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
肖雪慧:蘇格拉底之死和希特勒上台能證明什麼?
二戰十大間諜之美女「白鼠」 希特勒抓不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