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季薇多倫多編譯報導)關係療法,一種頗為時興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專家認為,如果騎車族、駕車族和行人,能夠置身一間布置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蕨類植物和田園畫的房間內,接受關係療法,他們將受益無窮。
據《多倫多星報》報導,汽車族認為駕車族更有權和懶惰;駕車族稱行人很麻煩且不小心;也許行人說,汽車族不管不顧,對他人欠缺尊重。總而言之,他們之間關係的特點是:憤怒、不信任和缺乏溝通技巧。
將心比心
心理療法醫生、關係顧問莫非特(Kimberly Moffit)表示:「這種情形在夫妻間也存在。人們感到沮喪的原因是,他們心目中創建著對某類人的刻板印象。僅僅因為有人做了某種行為,勾起了他們對刻板印象的記憶,他們假設此人所有其他行為和品質都是一樣的……從而看低了這個人的人性。所以,當他們談及這些人的時候,口出不雅之詞,沒有將這些人看作是實際的人。」
莫非特建議:「如果他們真的坐在治療辦公室內,開始聊天,雖然起初他們所言的都是泛泛之詞,但是一旦他們聊起來,就會意識到, 『哦,這是一個實際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我們有很多相似之處』 ,這場戰鬥很快就會不了了之。 」
關鍵:溝通和同情
至於哪些因素對關係療法能夠發揮作用,治療師說,溝通和同情是關鍵;對規則和執法指引心知肚明也很重要。但是,從「憤怒點」談起,不是好主意。
夫妻治療師赫塞默(Karen Hirscheimer)認為:「人們通常不會好聲好氣地回應生氣的語調,他們不會聽到信息。如果不想傷和氣,語氣顯得彬彬有禮,這很重要。」
赫塞默舉例說,前不久在多倫多市嘉甸納高速路位於Jarvis街的駛入匝道處,對於騎車人不顧行人通行信號燈違規前行,有司機按喇叭以示反對;騎車人也不示弱,下車將自行車舉過頭頂,朝司機擲去,但沒投中。她建議:「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行路時真的生氣了,無論你是一個騎車人、司機或是行人,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與其找其他組織解決問題,不如切實解決自己的憤怒。 自問『我為甚麼這麼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