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01日訊】(BBC 中文網) 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9月27日在北京落幕,世界多國的宇航機構和相關人士都參加了大會。
《經濟學人》雜誌發表了文章分析了中國到底希望從太空得到什麼。
文章表示首位蘇聯人進入太空登上月球是在1961年,美國人則在1963年進入太空,中國人進入太空的時間要晚很多,一直到2003年才有此舉。然而從第64屆國際宇航大會在北京召開來看,就可以得知中國已經成為太空大國。
從美、俄到尼日利亞和敘利亞,幾乎所有世界太空機構的代表都參加了這次大會,他們在此大會上有機會談論最新火箭的設計,以及微重力對星球的影響,來得知如何最好地去開採外部小行星等問題。
除了這種技術探討之外,太空項目並不只是與科學相關,這也是外交活動的一部分,因此這個大會也是各國官員們交換意見以及宣傳自己計劃的場所。
文章說,這正是作為宇航大會的主辦方,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馬興瑞所做的。
他表示,中國將會在12月初發射嫦娥三號升空。這就意味著,如果一切正常,中國自己的月球車將登陸月球,搜集和分析月球表面的碎石,並會對其它恆星進行紫外線觀察。這將會提醒世界,中國人將在不遠的將來登陸月球。
太空外交
另外馬興瑞還表示,中國計劃在2020之前建設永久的空間站。雖說空間站耗資巨大,又在科學領域用處不大,但是卻具有外交用途。
馬興瑞在講話中強調,屆時歡迎外國的太空人員進入空間站,不過這些「到訪者」需要先學習中文。這與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不允許中國宇航員進入形成對比。
不過文章指出,馬興瑞沒有就外界擔憂的中國的太空項目過於軍事化發表任何評論。
很多太空項目從某種程度上都屬於國家軍事項目的一部分。美國和前蘇聯在前期都使用了經過改良的導彈來發射衛星和宇航員升空。而後來美國宇航局也曾經使用類似的工具把間諜衛星發射升空。
反衛星武器
對於中國來說,太空項目仍然還處於初級階段,因此民用和軍事用途經常混在一起。
今年7月,中國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把三顆試驗衛星發射升空,據稱這主要是用於清理軌道碎片。
但事後,西方空間專家發現,應模擬與軌道站對接的「試驗-7」號衛星突然開始轉軌。一些人認為該衛星可能是中國在建的全球反衛星系統的最新組成部分之一。
很多質疑者認為中國這次是發射了反衛星的武器,也可以發揮軍民兩用功能,清理軌道上的碎片。
當然並不只有中國在為太空武器進行努力,同樣這麼做的還有美國人。
美國法律禁止美國航空航天局與中國進行合作,甚至與中國舉行雙邊交流。不過美國宇航局的負責人博登仍然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而博登還得到了美國眾議院的一封批准信,那就是雖然他無法在國際宇航大會上與馬興瑞及中方代表進行談話,但是他至少能夠與中國科學院的成員們就雙方都有興趣的話題進行探討。
因此如何在太空進行清理的話題將極有可能出現在談話內容中。
(責任編輯: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