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0月01日訊】每當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後,很多企業,銀行,金融公司便陷入倒閉的厄運。如何能在變化莫測的商界,賺取利益的同時,又能在大小危機中,善守其身立於不敗?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以他50多年來的從商經驗,向他主辦的「盛和塾」中5,000多名中小企業主,闡述了自己應對經濟危機的方法和智慧。
由稻盛和夫一手打造的兩家企業集團「京瓷」和KDDI(日本第二電信公司),在50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衝擊導致的經濟危機,80年代日元升值帶來的危機,90年代的經濟泡沫危機,以及2000年以來出現的IT泡沫危機等。但是每次危機過後,稻盛和夫創建的企業,不僅沒有受到重創,反而企業規模比危機前增加一倍,甚至兩倍。
原因在於,每次發生危機時,稻盛和夫都把它當作是一個良好的機會。在企業長期的發展中,因把追求正確做人的理念,溶在經營管理中,所以使得利他經營的要訣,不受時間的影響,也不受空間因素的限制。加之,利他經營中優秀的人格是重要的環節,所以企業的發展不會隨地區,國界,語言文化的變化,受到太大的衝擊。帶有普世共通的管理觀念,使他從1959年至今,創建的「京瓷」和KDDI,都獲得長足的發展。兩個企業的合計銷售額高達46,000億日元,利潤高達5,000億日元。
在稻盛的著作《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一書中,作者披露,儘管經濟危機帶來的蕭條氣氛,令人無所適從,難以忍受。但是他做為京瓷和KDDI的主人,絕不會把蕭條的氣象,當作員工可以由此消極悲觀的理由。面對危機,作為企業主的稻盛和夫也曾憂心忡忡,焦慮不安,一方面要應對企業內部出現的員工離心離德的之事,另一方面還要安撫員工及其家屬的負面過激情緒。
1974年,由於石油危機席捲全球,導致銷售額從1974年5月的26億日元,猛跌到1975年1月的9億日元。由於危機情況嚴峻,很多大企業紛紛停產,解散僱員。一直堅持保護員工利益的稻盛和夫,面對嚴峻的情況,依然沒有解僱一名員工。由於他採取了「水庫式經營」,沒有把大量的資金用於投資不動產,而是內部積存,用於預防經濟危機。資金留存的雄厚程度,即使兩三年銷售額為零,都能照樣養活所有的員工。
在稻盛和夫的眼中,經濟危機就像是竹子的「節」一樣,企業每發展到一個階段,就會出現一個「節」。經濟繁榮時,企業努力的生長和發展。而危機的局面,正好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休養生息的好機會,形成更強的蓄勢待發之力,在危機過後,促成企業的迅猛發展。這就是京瓷和KDDI在危機過後,規模反而擴大的原因。
當然,危機席捲時,企業的訂單猛降,生產銷售額驟減。由於員工無事可做,所以很多廠房的生產車間冷清一片。為了打消員工的悲觀情緒,去掉員工對蕭條的印象,稻盛和夫於是倡議全員營銷。打破各個部門之間各司其職的分工與對立,讓所有的員工參與銷售,其中包括沒有任何銷售經驗的只在現場做生產的農民員工。這些老實巴交的農民工人,在銷售中並不會講甚麼客套話,也不懂得商界的用語,推銷產品時,一面流著汗,一面直接的說:「有活嗎?有甚麼可以讓我們幹的嗎?我們甚麼都能幹!」憑藉這樣的付出和努力,稻盛和夫的企業最終取得很大的成果。
在危機中,之所以要搞全員營銷,也是稻盛和夫的一個方法,一方面可以打消員工無事可做的消極情緒,一方面也可以藉此,讓不同部門的員工體會銷售的艱辛和不易。全員營銷的策略,也在實際中促進各部門之間的融洽。在經濟危機中,各部之間彼此體諒,減少了牢騷和抱怨,彼此形成和睦的氣氛,促進各部之間的認同配合。
稻盛和夫看到一流大學畢業的部門負責人,在銷售中往往擺出自以為是的臭架子,訂單因此常常落空。由於危機中,訂單驟減,如何取得訂單就顯的非常重要。為了去掉企業內部精英擺架子的陋習,所以稻盛和夫要求不管員工還是負責人,都要出去討訂單,哪怕是會計師,技術維修員,都要親自經歷在別人面前低頭求人,討訂單的辛苦,親自品嚐企業經營的難處和酸楚,才會懂得體諒企業存在的不易和意義。
在整個危機的過程中,稻盛和夫的做法,既沒有裁員,也沒有讓員工冷清下來,依然保證持續生產。同時也借蕭條時機,審視企業內部的人心離向程度,從整企業之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為危機結束後,新一輪的待發之勢做好準備。
對於一個處處把人生的做人理念,溶在商業經營中的企業家,當有人問,現在人們都在「敬己愛錢」,稻盛你的「敬天愛人」如何生存。稻盛回答說,表面看似很艱難,事實上兩大企業的存在,50多年來沒有虧損,持續不斷的長足發展,這本身就是得益於利他經營的信賴,幫助他闖過了大大小小的危機。
在商界安身立命的稻盛和夫,認為賺錢是為了給社會和員工謀求更好的福利,也是為了回報社會和投資者的信賴。即使賺錢,也要以同情和利他的角度出發。經濟的增長,並不是單一的取決於對利益無止境的追求,而是通過經營的方式,不斷的磨煉心志從塑自己,擁有厚德載物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