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樂欣慧報導)就香港近十年來直昇不跌的樓市以及相關對策,日前香港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在召開簡介會檢視房屋需求評估模式,以制訂未來最少10年的建屋量為目標。當局預計17萬雙非人口,最少半數即8.5萬人有興趣來港讀書定居,預計會帶來居住問題。
過去15年香港樓市供求嚴重失衡,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承認,私樓市場受經濟週期影響變化大,當年的評估未能充份回應實際情況,但總計過去10年,每年平均經濟增長為4.5%,可能成為評估長遠房屋需求的基礎。
委員會估計十七萬雙非子女中,日後有一半即八萬五千人將來港居住。另外,委員李華明指,香港出現核心家庭瓦解情況,小家庭數目增加,住戶平均成員人數由3人逐步跌至2.7人,單身人士住屋需求,以及人口老化產生的長者特別住屋需求,都需要討論。委員王坤認為,每日150個單程證名額對本港構成潛在住屋需求壓力,希望政府正視。
委員同時認為,估算房屋需求時,要吸取「八萬五」的教訓。要因應社會情況小心推算,並吸取九八年檢討時的不足經驗,考慮雙非嬰兒及來港工作流動人口的需要,又指評估時要有彈性,不能「鐵板一塊」,需及時作出調整。
八萬五
因應香港的整體樓價在1994年1月至1997年10月的高峰期,3年零10個月之間上升了68%。時任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提出八萬五建屋計劃(簡稱八萬五),即每年供應不少於85,000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由6.5年縮短至3年。
此政策的推出,再加上亞洲金融風暴,使香港樓價一落千丈,普遍私人物業在5年多的時間內貶值70%,很多中產階級成為負資產,香港經濟一片蕭條,直到2003年SARS爆發過後才逐漸復甦。
而八萬五計劃也從2000年代早期起,開始緩和,港府推行多項措施減少住宅供應,大量減低新建成屋宇的數量。
時至今日,種種原因令香港房屋平均呎價一路飆升,已經接近1997年呎價的兩倍以上約15000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