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04日訊】近日,武漢7對父母放棄城市的學校教育,在鄉下找了一所廢棄小學,自己教孩子誦經讀典、練習書法。家長們表示,這實在是無奈之舉,因對現行教育體制失去信心,想摸索一條能夠保護孩子們天性的教育之路。這一做法引起民眾關注和議論。
孩子們的學校生活
據大陸媒體報導,這所學校在武漢市黃陂木蘭山腳下。兩層樓一樓被改建成各家的宿舍,每家一個帶衛生間的單間。二樓是孩子們的學習場所。在幼兒活動室裡,木板搭成的榻榻米上,有棉紗搭成的帷帳
木板是家長們自己鋸木刨光打磨的,帷帳是媽媽們用植物染料手工染色。活動室的玩具中,看不到塑料玩具,全是家長們用木頭、竹子手工製作的積木和用布縫的娃娃。
家長們輪流做早飯,孩子們7點半起床吃早飯後,齊坐在蒲團上,由家長引領著誦讀四書五經等經典。讀完經書,年齡大的孩子由家長授數學、書法、英語等課程,3歲以下的孩子主要是玩。
每天孩子們除兩個多小時的課堂學習,大部份時間在戶外。8歲女孩朱佳表示,在村裡學習比城裡學校時自由時間更多,可以無拘無束地玩耍。
孩子們沒有考試,但要跟家長們一起刷牆佈置教室、填埋垃圾、種菜澆水等,大點的孩子自己手洗簡單的衣物。
家長們的想法
放棄現行學校教育,選擇自己教孩子,家長們有各自的想法。
家長楊女士表示:「我們追求的教育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培養主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讓孩子在做中學、玩中學」。如教數學,沙包、紅豆、 小米等與生活相關的物品是最常用的教學道具,如讓大點的孩子每人丟100個沙包,既鍛練身體又培養計數能力。
一位媽媽稱:「遠離城市污染和喧囂,保護孩子的天性,儘可能給他們自由和沒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環境,陪伴他們一起學習和成長,這就是我們想給孩子們提供的生活。」
武漢某名牌高校畢業的家長周泉說,自己前二十年的人生不是上課就是考試,不想讓兩個孩子重複自己,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分數成為唯一目標。
一位母親表示,對現行教育體制失去信心。她女兒三歲送入幼兒園時,老師曾恐嚇女兒:「再哭,就把你丟進垃圾桶。」母親說:「這種教育方式怎麼尊重孩子個性發展?」
家長海女士認為,「石頭和草木,是比變形金剛更有價值的『玩具』。」與城裡上學孩子相比,我們更關注孩子內在需求,接觸大自然,擁有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能力,避免在物質慾望中迷失自我。
家長們計劃每年將孩子送到附近的村小學上2、3個月的學,並組織孩子到全國各地遊學,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至於高考,還沒想過。如果可能,將來也許會去留學。」
一些家長坦言,在教孩子學習的同時,他們也通過網絡、看書等不同方式彌補自己的不足。
據瞭解,7個家庭有的是私營業主,有的是教師出身,也有個別家長是「海歸」。家長多數都受過高等教育,母親在此陪伴孩子,父親在城市賺錢養家。
這些家長們「在家上學」的思想,在全國已有不少志同道合者。他們在網上成立了「在家上學聯盟」,已有南京、上海、北京、廣東、成都等20多個分站點,群體內交流頻繁。
外界議論
民眾NI_N_A:有勇氣的實驗,只是利弊短期內難以顯現。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在家教育,孩子其實都是被動選擇,教育是個人與個人間的交往流動,很難說一種模式適合所有的孩子。
馬月生光軍:有腦子的父母不會跳應試教育這個坑。
荊繼盛 :這種教育方式很好,只是這種教育成本很高。
貧僧名叫虛妄 :很好非常好!!
曰月2885218923 :呵呵!你懂的!體制的問題。
夜色是我的披肩:初衷是好的,做法過於偏激,兒童的世界沒有朋友夥伴,很難想像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會怎樣。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馮桂林認為,這7對父母用實際行動對現行學校教育模式進行了無聲的反抗。現行「應試教育」模式,忽略了健全人格的培育,造成了對孩子童心和人格的壓抑。但馮桂林也認為,家長們這種嚐試具有風險性,需要時間檢驗。
(責任編輯:李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