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隔間:要從「生活」來著手

本間至 / 譯者:李豪軒

人氣 4
標籤:

小而優的住宅

所謂大可兼小,如果東西有大有小,通常會先去注意那個大的。土地或住宅都是如此。

LDK要20疊、臥室8疊以上、玄關也要夠寬,還要能悠閒的享受泡澡的樂趣……要能滿足這些需求,還真得要很寬敞的空間才行。大家會這樣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不容易有屬於自己的家,當然希望能夠擁有比現在的生活空間更加寬闊的空間,不然就不能稱為舒適的居家生活了。

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呢?就居家生活來看,是不是越寬敞就越好呢?如果不是這樣,我倒想好好的來摸索一下,怎樣才是真正符合居家生活所需的寬敞度?意外的,我從中漸漸體會到住在小型住宅的舒適感。

就實際面來說,小型住宅的水電費一定比較省,打掃也容易,東西不會越堆越多。也就是說,小小的居家環境本身是比較環保的。而且不只是實際物質上的好處,還有精神上的舒適感。這種舒適感除了來自於空間的密度之外,還有家人之間距離感的縮短。

恰到好處的密度所產生的恰到好處的距離感;透過小型住宅的特殊隔間規畫,就更能接近這樣的目標。

彈性的運用空間|小型建案

所在地:東京都世田谷區
家庭成員:夫婦
基地面積:73.00m2
建築面積:36.30m2
樓地板面積:72.60m2
構造規模:木造兩層樓
施工單位:渡邊富工務店

這是三十多歲夫婦住的21坪的房子。考量到未來的可能性,規畫兩個臥室,一個暫時用來當多功能的預備空間。廁所就只有一個,與一樓盥洗室共用,空間盡可能做到極限。一樓都是獨立的房間以及衛浴設施,二樓則只有LDK。這個空間設計十分寬鬆,不過在生活當中總會增加一些東西出來。如果房間不加以整理,寬敞的感覺也會被打破,因此就把客廳的一角騰出來當作收納間。

兩代(多代)住宅的安心感

日本戰後產業構造大幅變化,在自己生長的地方,能夠找到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伴隨而來就是家庭核心化,單世代家庭成了一般生活居住的單位,多世代住宅變得越來越少。多世代家庭普及的時代,精神生活上的確讓人覺得有點煩,但是除了小孩之外,男女老幼都各有各的工作,全靠著彼此互相幫忙來度過這種忙碌的生活。

戰後隨著核心家庭的興起,演變成男性到外面工作,女性則為專業家庭主婦的社會結構,特別是都會區更是明顯。核心家庭只有夫婦兩人來照顧小孩,在托兒所或幼稚園還不是很完備的年代,很自然的女性就得留在家裡照顧小孩了。核心家庭往往使女性不得不遠離職場。然而多世代的大家庭,如果女性本身有意願就可以回到職場,這也是最近為何多世代住宅興起的主因。

多世代家庭確實給家庭人際關係帶來負擔,但是多世代家庭生活的好處也很多,例如有利於女性回到職場。話說回來,戰後發展成熟的個人隱私的概念,會使得過去多世代的生活方式,遲早發生齟齬和格格不入的問題。反觀現代的多世代居家生活,多注重保有個人與家人的隱私,同時也重視與家人的互動接觸。

現在多世代住宅,因為大人人數的增加,生活上反而由從前的吵鬧煩雜轉為安心感。這其實也是因為隔間規畫的方式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結果。

上下˙左右分開的三代|三宿的建案

所在地:東京都世田谷區
家庭成員:夫婦+夫婦+小孩(三代)
基地面積:334.84m2
建築面積:113.65m2
樓地板面積:307.65m2
構造規模:RC構造(一樓)+木造(二、三層樓)
施工單位:渡邊富工務店

這是父母及兩兄弟的兩代三個家庭的住宅。因為是三個家庭,所以將來也有可能會有某個家庭搬出去。屋主打算等到那時候可以將空出來的房子租出去。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各個世代的居住空間就必須完全獨立。設計上就要考慮做成集合式住宅或是長屋型(各有各的門口)的集合式住宅。由於集合式住宅的法規限制較嚴,所以採用了長屋型的三代住宅。父母親住一樓,一樓以上是兩棟前後排列的雙層獨棟設計。為了避免樓上的噪音,一樓部分以水泥建造,二、三樓才採用木造。

摘自 《理想的隔間圖鑑》   圓神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牙醫:早餐中常見的這些食物傷牙 要小心
中秋吃月餅、烤肉無負擔 中醫授三招減脂攻略
食物收納應注意哪些? 這3類物品應分隔放
如何抵制對特定食物的渴望? 專家教你5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