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熙暖荷蘭報導)由於荷蘭慷慨的稅務體制,自2005年以來,名列世界前100的許多跨國大公司有90%在荷蘭設立控股公司。在2011年,這些公司至少有570億歐元資金流經荷蘭,這為它們避稅提供了便利。其中谷歌(Google)、國際商務機器( IBM)和意大利石油集團公司ENI在荷蘭避稅活動尤為活躍。他們讓大量資金流經其在荷蘭的子公司,利用荷蘭國稅局對外國公司的稅務優惠政策,極大地減少其在荷蘭的稅務賬單。
有利的稅務體制
荷蘭對股利不徵稅,這為跨國公司利用荷蘭的控股公司避稅提供了便利。根據《金融日報》(Financieele Dagblad),法國一些國有公司也在荷蘭避稅—比如能源公司EDF、GDF Suez、軍事防務公司Thales 和自來水公司Veolia都有在荷蘭避稅之嫌。法國政府在以上四家公司持有可觀股份。以EDF為例,它在荷蘭建立了3家控股公司,坐享其在波蘭的兩座發電廠的股利。荷蘭對EDF的波蘭股利收入部份稅收分文不取,在法國則要繳納5%的稅額。
荷蘭國稅局給予外國公司相當優惠的稅率,可達0%-5%。此外,荷蘭的保密機制也極大地吸引了國際公司,因為其不要求公司向公眾公開其帳目和所有權信息。
「信箱公司」有空可鑽
此外,所謂「信箱公司」的機制使得國際大公司和如U2等外國樂隊,能夠在荷蘭獲得數以億計歐元的稅收減免。這些公司在荷蘭設立空殼公司,利用荷蘭的稅務優惠政策避稅。
這個話題在2012年11月浮出水面並登上各大媒體頭條,緣起於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Starbucks)在英國經營14年,至今只支付了860萬英鎊稅金。對此英國下院議員們表示憤怒。在英國的星巴克向荷蘭分公司支付4.7%超額的「特許權使用費」給咖啡烘焙技術和品牌使用權,這筆費用在英國屬於免稅。由此將英國所得利潤轉移到荷蘭,這樣減少或避免在英國應繳稅款。而星巴克和荷蘭政府達成非常優惠的稅率,從而總體上減少該公司應繳的稅款。
政府歡迎跨國公司
荷蘭財務副大臣維克斯(Frans Weekers)對國會表示,荷蘭不是避稅天堂,雖然確實有很多跨國公司設址荷蘭以減免稅務,但他們依然在荷蘭支付企業所得稅。維克斯還說,縱使如此,荷蘭仍然歡迎跨國公司前來投資,只要它們不是「信箱公司」,而是能夠在荷蘭創造就業機會的實體公司。
國會欲終結「信箱公司」
全荷蘭大約有2萬個空殼的所謂「信箱公司」。獨立調查組織「荷蘭金融中心(Holland Fiancial Centre)」對荷蘭經濟的稅收優惠政策和信箱公司現象的進行了調查,認為其為荷蘭創造了稅收,終結這些信箱公司會使荷蘭國庫每年損失15億歐元稅收。
來自基民盟(CDA)、社會黨(SP)和左翼綠黨(GroenLinks)的議員們則批評道,荷蘭金融中心的作用是為了「鞏固荷蘭財政部門」。這一調查貌似大力著墨於信箱公司帶來的利益,而忽略現行體制下導致的稅收損失。社會黨議員德永(Dennis de Jong)認為,其它歐盟國家因為這些公司在荷蘭避稅,損失的稅收達1萬億歐元。
此外,歐盟也打算從今年六月份開始引進更有效的稅務體制,打擊偷稅漏稅。
(責任編輯:李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