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企業回流美國 外包成昨日模式

人氣 44

【大紀元2013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美國境外轉包(offshoring)先驅、曾在印度新德里的郊區戈剛(Gurgaon)建立第一個境外轉包中心的通用電氣(GE)前執行長威爾許(Jack Welch)在1998年曾說:「理想的情況是,你擁有的每一個工廠都能夠隨著匯率和經濟的波動去遷移。」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現在,通用電氣的生產線回流美國了。現任執行長伊梅特(Jeff Immelt)稱外包(outsourcing)是「昨日的模式」。他已將冰箱、洗衣機和熱水器的生產線由中國移回肯塔基。此外,該集團現在已將大量外包海外的資訊科技(IT)中心移回密西根。然而,通用電氣不是特例,許多美國企業也都這麼做。

美國企業回流同時具有政治和經濟的意含。許多政治人物過去一直擔心海外較低薪勞工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去年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羅姆尼便因其私募基金旗下的公司縮減美國工廠、外包中國的做法飽受詬病。

事實上,境外轉包並沒有像一般認知的那樣對歐美就業市場造成直接的衝擊。因為電腦軟件及機器人對客戶服務中心(call center)和製造業工廠造成的打擊可能超過廉價的亞洲工人。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歐美富裕國家的就業狀況還維持不錯。但是,由於在面臨就業機會流失海外的情況下,歐美中產階級的工資出現下調壓力,而且境外轉包降低了對全球化的支持。

現在,美國企業覺醒了。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去年春天調查美國大型製造業顯示,近40%的企業表示,他們已計劃或正構思將中國的生產設備移回美國。

下個月,聯想集團將在美國北加州生產桌上型個人電腦和ThinkPad筆記型電腦。台灣的代工大廠富士康也說將在美國擴大生產。通用汽車計劃將所有的資訊科技(IT)移回底特律。最近,這些企業希望擴大海外生產線的主要理由是為了接近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消費者,而不是想佔海外低工資的便宜。

儘管政治的氣氛對企業回流美國有鼓舞作用,但回流的真正原因是經濟考量。首先,製造已越來越自動化了,因此勞動成本佔生產總成本的份額逐漸下降。其次,對於那些依賴大量勞工的企業,貧窮國家的勞工成本不斷攀高。例如,中國製造業工人的工資一年上漲20%,超過他們生產力的增幅。此外,人民幣看漲也讓他們在中國製造的成本增加。

的確,其他國家如越南和孟加拉已逐漸取代中國成為低工資成本的天堂,儘管他們的規模和供應鏈無法和中國相比。企業也逐漸考慮運送成本的增加,以及天然災害和地緣政治對供貨的衝擊。BCG和阿利斯合夥(Alix Partners)等全球諮詢顧問公司認為,在2015年,在美國製造的總成本將與中國製造相當。西方企業同時發現,當研發和製造同一地點時,比較容易創新。

對許多企業來說,將客戶服務中心移往海外已變成了一場夢魘。某位在印度的外包執行長坦承:「我們就是無法把矯正腔調。」此外,從成本面考慮,境外轉包顧問公司Offshore Insights估計,雇用一個印度軟件工程師和在美國雇用的工資差距將在2015年縮小至20%。畢馬威(KPMG)會計師事務所在一份報告中稱,所有這些因素可能會加速「外包的死亡」。

「企業回流」(Reshoring)可能會提振美國的勞工需求,但這卻只限於高教育程度的優質勞工。由於貧窮國家勞工的技術不斷升級,富裕國家的工人在全球勞工市場已逐漸喪失競爭力。美國政府若能體認到這一點,強化勞工技能的提升,國內的就業市場將可望在這股企業回流潮中受惠。

(責任編輯:畢儒宗)

相關新聞
在華美企悄然回流 美國製造業要崛起
失業衝擊  美消費者更認同「美國製造」
美國製造業從海外「進口」工人
「美國製造」回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