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花到哪去了:謹慎評估想買的物品

黃丙喜/ 馮志能/ 陳啟明

人氣 3

五○年代日本出版的《船場》,講的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大阪染織業﹁船場﹂盛衰的故事。一個放高利貸的老人晚上坐在小火爐前,把皺皺的鈔票一張張熨平,他的學徒很不解,鈔票就是鈔票,熨平的鈔票又不會多一分利,何須多費工夫?老人回答說: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市面上的錢不見了,但是錢並沒有真的不見,它是深藏在人的口袋中。能把別人口袋中的錢挖出來的人,才能看到船場明天的朝陽。

一樣是借錢,你會借皺的鈔票呢?還是借熨平如新的呢?的確,在不景氣時,人不敢用錢,但錢還是在的,可以用不花成本的服務來使顧客上門,或是想辦法增加人們的購買欲,使鈔票出現。那麼,要怎麼增進人的購買欲呢?

我們的大小決定, 都是經過腦部的激烈爭論, 所得出來的結果。大腦中有許多不同的區域,基於不同的理由,考量著不同的事情。例如,腦島(Insul a)負責產生嫌惡的感覺來趨避損失;依核(nuc l eusaccumbens)負責產生愉悅感,來偵測對一件事物的渴望程度;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負責理性地計算成本與效益。

舉例來說,當你逛街時,看到一件﹁寫著你名字﹂的衣服時,你的大腦會產生類似這樣的運作:

一、依核就像出現在你左肩的小惡魔,不斷在你耳邊告訴你,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會有多好看,買下它之後你會有多快樂,你會得到許多人的稱讚、很有面子,自己也會覺得很有自信。

二、腦島則是出現在你右肩的小天使,不斷在你耳邊提醒你,買下這件衣服你將會損失多少錢,而損失錢的感覺有多痛苦,所以千萬不可以亂花錢。

三、前額葉皮質則是住在你腦中的西裝筆挺會計師,正在計算著買下衣服所獲得的快樂程度,和損失金錢的痛苦程度相比,到底划不划算。

至於你的決定如何,透過偵測每個腦部區域的相對活動量,通常是可以預測的。簡單來說,一旦腦島的活動強度高於依核,你就不會購買那件衣服;若依核的活動強度高於腦島,則你會買下那件衣服。理性的前額葉皮質在消費決定過程中,通常扮演旁觀者的角色,默默站在一旁觀看腦島和依核的戰爭。因此,消費決定大多不是基於理性,而是兩股以上的情緒角力的結果。

商人非常懂得操弄這樣的大腦決定機制。商店內的裝潢、氣味、音樂、商品擺設︙︙等安排,全都是為了讓你打開錢包。他們一邊安撫你的腦島, 一邊刺激你的依核。在商店入口或最明顯的地方,總是擺著最高級的商品,像是高畫質電漿電視、華麗的珠寶、高貴的手錶、最新型的3C產品︙︙等,這些都是為了激發你的依核。就算你沒有買那些高級商品,不過由於你的依核處於興奮狀態,會讓你誤以為你非常渴望你眼前的每一樣商品,如此便可大大提升你購買任何東西的可能性。

然而,刺激依核還不夠,還得好好安撫腦島。為了不讓腦島感覺嫌惡, 商店內充斥許多下殺一折起、超低價、保證最便宜等標語、來讓你的腦島安心。即使那些商品根本一點都不便宜,也沒有打折,腦島還是會被安撫地服服貼貼。

另外還有商人的殺手鐧──信用卡。研究結果顯示,消費時使用信用卡付帳能壓抑腦島,讓人感覺不到付錢的痛苦,而對價格比較不敏感。所以奉勸大家消費時盡量付現金,可以讓你的腦島真真實實地感受一下付錢的痛苦,避免不知不覺中花了不該花的錢。

當你很想買一支iPhone 時,應該先忍下來,等到三天後再看看自己是不是還那麼想買。通常這時經過理性思考,也許你會覺得不划算或不需要。但如果你在當時衝動買了支iPhone,也許三天後的今天,你就會為了花太多錢而感到懊悔。@

摘自《我的錢都花到哪去了》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鄂豫邊人 :中共的錢都花到哪去了?
十分鐘活化大腦的十種方法
太閒會生病嗎? 為何有人旅行時會不舒服?
實現不臥床的健康長壽 必須預防三種老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