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萬君編譯報導)去年11月,約800人聚集在紐約曼哈頓宴會廳,舉行比往年更優雅的一次慶祝活動。他們吃著黑松露醬牛柳,在慈善拍賣活動中競標滑雪和高爾夫度假券,並將超過100萬美元拍賣款捐贈給總部設在紐約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但捐助者主要是來自韓國的移民和他們的孩子。
《紐約時報》報導,許多新一代富裕的亞裔美國人,拜金融業和科技業繁榮之賜,開始投入美國的慈善事業,有的透過上述「韓裔美國人社區基金會」所舉辦的活動,將大筆現金集中捐給他們的海外僑民或其祖國。有的捐贈給負有盛名的大學、博物館、音樂廳和醫院,如耶魯大學和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做為回報,這些機構讓他們得以進入董事會。
韓國移民韓成恩.安德森(音譯)擁有兩個家庭基金會,且是紐約愛樂協會成員和波士頓大學的董事會成員,她表示慈善的衝動首次深深植根於她的韓國熟人圈子裡。她說:「我不用再三請求人們捐款,因為他們已經開始理解慈善事業的重要性了」
前花旗銀行高管、印度移民和美國印度基金會副會長普拉迪普.卡什亞普形容這種轉變是「成為美國人的一種旅程」。他說: 「他們看到主流的美國人都在捐款,於是就說『我也要那麼做』。」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從2000年到2010年,認為自己部分或完全屬於亞裔的人增加了近46%,是總人口增長率的四倍多,亞裔美國人因此成為美國擴張最快的族群。
紐約的基金經理和慈善家王露露(音譯)和她的丈夫安東尼•王在2000年給她的母校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捐贈2,500萬美元,成了亞裔美國人慈善新潮流的先導。她說:「隨著慈善事業呈現出新的發展,出現了更多讓董事會感興趣的人士。」她目前是大都會博物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等機構的董事會成員。
另一個大都會博物館董事會成員華裔美國人唐騮千(Oscar L. Tang)說,「在這種趨勢下,我們有一群人都彼此熟知並相互支持。」唐的捐贈成為麻州安多福鎮私立菲利普斯高中(Phillips Academy)和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重大禮物,其包括2008年2,500萬美元的捐款。
廣義而言,亞洲文化有很強的慈善傳統,它通常涉及到給親戚、鄰居、教會和商業協會捐款。組織者稱,許多亞洲移民並沒有立即接受了西式的給大型慈善機構捐贈的做法。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