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二個聲音 軍委介入局勢點名要求學「習規」

人氣 2

【大紀元2013年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文君綜合報導)日前,中共新華網報導稱,總政治部、軍委紀委下發意見:充分認清習主席整頓軍風軍紀的決心,點名要求學「習規」--習近平的「習八條、軍十條」 ,強調軍隊保駕護航。

前中共黨魁江澤民在2012年12月下旬期間6天4次公開題詞,挑釁「習八條」和「軍十條」,進入2013年以來,中共政治局勢依舊動盪不安:新年伊始便突發江系挑戰習近平的 「中國夢 憲政夢」 「篡改」南週新年致辭,曝光中共高層搏擊,引發全球範圍反新聞審查。

軍報點名要求學習習近平的「習八條」和「軍十條」

1月13日新華網報導:總政治部、軍委紀委日前下發《關於在團以上黨委機關開展「學習貫徹黨章、弘揚優良作風」教育活動的意見》和《關於總部機關開展「學習貫徹黨章、弘揚優良作風」教育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各級黨委機關「高標準抓好」這項教育活動。

《意見》強調堅持用習近平的決策指示統一思想,用了三個「充分認清」,分別是「充分認清加強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充分認清習和中央軍委整頓軍風、整肅軍紀的堅定決心,充分認清中央和軍委領導率先行動推動改進作風的鮮明導向」,並要求組織黨員幹部學習習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點名學習習近平的「習八條」和「軍十條」。

總政主任張陽主管軍隊官員貪腐和政治問題

現任總政治部主任張陽是胡錦濤提拔的軍中將領,王立軍事件爆發後,曾率先向胡錦濤表「效忠」,並順帶警告「別有用心的人」(薄熙來)。

在中共軍隊中,總政治部主任握有推薦人事的大權,而這和中共軍隊的體制有關係,所以軍中流傳的一句話就是,「要想爬,別得罪總政。」

總政的人事權還反映在其他的方面。在軍中,軍官們是因為貪腐,還是政治問題落馬,最終也是由總政來「一錘定音」。在人事權力方面,中央軍委主席有最終的人事權,但是總政治部主任在高級軍官的任命上則可以「提議」和「吹風」。

胡習在軍委人事佈局 江派被清洗出局

去年十八大前,江派人馬從軍隊核心層被清洗出局,胡習陣營全面接掌軍權。總參謀部在十八大前被胡錦濤「愛將」房峰輝接管,清除了江派在軍中的重要據點;總政治部,張陽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總後勤部,趙克石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總裝備部,張又俠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

房峰輝和張陽是胡錦濤的愛將,趙克石和張又俠是習近平的心腹。

南週事件升級 習近平再提薄熙來案警告江派薄黨

南週事件引發中南海權鬥再度激烈升級,習近平在點了江澤民的死穴--今年停止勞教制度後,1月9日上午10點中央紀委、監察部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採用電視直播形式通報2012年查辦案件工作情況,稱薄熙來等一批大案已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南週局勢敏感時刻,習近平重提薄熙來案示警,對江派挑起的南週事件給予一個嚴重警告。

2012年王立軍事件後,江派核心人物、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曾慶紅在中南海政治海嘯中與胡、溫、習、李激烈交戰。江派身負鎮壓法輪功的血債,非常恐懼被清算,他們多次以魚死網破的自殺式攻擊反撲。

在「十八大」前,周永康、曾慶紅通過海外拋出溫家寶家人擁有巨額資產的黑材料,並刊登在美國《紐約時報》10月26日的頭版上,再次將胡、溫倒薄派處在輿論的浪尖上。結果,薄熙來當天被終止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後,晚上高檢再緊急對其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

江、習都做了魚死網破的準備 中國局勢會劇烈動盪

最近發生的《南週》事件的表面的導火索在於習的憲政夢和法律改革,讓江派對習「不放心」,並觸動了江派。因此,江派這次有意借「南週事件」挑起事端,本想把事情鬧大,從而攪局習提出的「憲政夢」,但沒有預料到中國和國際社會正義的聲浪如此強烈。

北京政治學者吳稼祥表示,中共在這起事件表現兩種互相矛盾的處理手法,實為「有兩個中央在運作」。

吳稼祥說:「現在是劉雲山與劉奇葆掌管的宣傳部門在給習近平惹麻煩。」

在國際聚焦下,江澤民在去年12月底六天四次公開提詞挑戰「習八條」,江澤民陣營並選擇了為習近平「憲法夢」造輿論的南週、炎黃春秋和新京報等三家媒體動手公開打擊,將剛上台的習近平逼到牆腳。

時事評論員王華說:「南週事件交手情況顯示,江、習都做了魚死網破的準備,中國局勢會劇烈動盪。這次,當習近平初亮『勞教所』底牌,對江派傳遞出『逼急了也不怕魚死網破』信息後,南週事件局勢突變,顯然打中江派的七寸。」

王華說:「勞教所正是江澤民、周永康之流最怕人觸及的地方,是違背憲法最公開最惡毒的地方,是癌細胞最密集的地方。雖廢除勞教所是習近平針對江派的殺手鑭,但因此也必定要曝光中共的罪惡,會觸發中共政權垮臺,這也成為中南海搏擊最激烈的關鍵點。」

相關新聞
北京上訪村熱銷每本6元的「習近平通信錄」
王岐山見奧巴馬轉達習近平及胡錦濤口信
傳江澤民外甥吳志明被實名舉報
【周曉輝】江澤民又被拿出來「溜」的用意何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