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關心】雙面中國向何處去-中國經濟的宿命

--雙面中國向何處去 - 第2部 危機之四

人氣 21

【大紀元2012年09月07日訊】

【世事關心】(207)雙面中國向何處去-危機之四中國經濟的宿命:中國經濟困境的解藥在何方?

旁白:在10年甚至5年以前,誰要是說中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他會非常孤獨,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旁白:2010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在中國瀋陽做了一次不公開的演講。演講的內容想當然的在互聯網上大量流傳。他演講的主題思想非常簡單:中國政府破產了。中國經濟病入膏肓。

旁白: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極為大膽,令人震驚的論斷。而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個論點並不是出自於被中共政府貼上所謂」唱衰中國」標籤的經濟學家,而是出自於很多中國人認為是」自己人」的郎咸平。郎咸平雖然經常語出驚人,但是,他始終站在中國的立場上說話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主持人蕭茗:對於郎咸平的這次瀋陽演講,在經濟學界普遍不被認同的是他的美國威脅論。但是,大家認為他對中國經濟的總體描述是正確的。並且指出了一些中國經濟的實質問題。

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一些,我們會發現,不只是郎咸平,全世界的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已經發生了轉變。那種熱情讚揚中國模式的熱情已經逐漸讓位於對中國經濟未來的恐慌。

旁白:紀錄在香港上市的主要中國企業業績的香港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在2010年內下降了26%,成為亞洲股票市場最暗淡的一塊。

旁白:中國大陸的股市早已現出危險訊號。上海證券交易所指數從去年5月開始下跌了30%,如果從2008年開始計算的話,不到4年間下跌了60%。這是什麼概念呢?美國在30年代大蕭條的時候,從1929-1933年這4年間,股市也下跌了這麼多。

而最後使全世界驚呼的是,中國房地產的價格終於開始下跌了。

旁白:從2011年10月開始,全國很多一線和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和新房的價格開始下跌。一線城市中,例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重慶和杭州的房價下降了5-20%。在上海,10月底,中海、龍湖、萬科、綠地等知名房企接連推出打折促銷活動,房價直降20%~30%。導致已買房的客戶大為不滿,出現大規模抗議。

旁白:2012年中國新年期間,北京、廣州、杭州、南京、武漢等地商品房成交量均為近年來”最低”。北京的成交量甚至為零。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財經中國2011年會上,接受調查的經濟學家中70%的人認為,2012年國內房價是下行趨勢,12%的經濟學家甚至認為房價會大幅下跌。

主持人蕭茗:當然,一部分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還持一定的樂觀態度。但是,有意思的是,拿美國經濟學家,西北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史宗瀚(VictorShih)的話來說,比較理智的所謂」看好」和」不看好」中國經濟的專家們,他們對中國經濟的現狀基本上持一致的態度,造成他們最後差異的就是他們對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做出那些艱難的改變持不同看法。

主持人蕭茗:那麼,中國政府是否有能力做出那些艱難的改變呢?實際上這一點也正是中國經濟面臨困難時,已經影響和正在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因素,它也正是本片要探討的問題。

出片頭:雙面中國向何處去危機之中國經濟的宿命?

旁白:現在從看好中國經濟,到謹慎看待中國經濟,再到」不看好」中國經濟的專家們基本上同意的事實是什麼呢?

旁白:它們是中國經濟結構的畸形和增長模式的不可持續性。

旁白:我們先來說中國經濟結構的畸形。

旁白:眾所周知,中國有個」三駕馬車」的說法。就是拉動GDP的有三個方面,投資,出口和消費。而恰恰是這三個方面,一個不落的都出了問題。

旁白:曾經在2006年准確預言了美國次貸危機,並且又因為次貸危機完全按照他所寫下的《金融災難的十二個步驟》演變而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宏觀經濟學家之一的魯裡挨爾。羅比尼在2011年4月發表文章,說他深信中國經濟短期和中期的發展目標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可以造成動盪的矛盾。他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中國的經濟增長算盤打錯了」。

中國GDP結構存在的畸形一個是消費佔GDP的比例非常小。從90年代末的48%下降到了現在的36%。這個數字是美國的一半。那麼既然中國的內需不振,誰來消費過剩的產品呢?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回答說,很大一部分是由國際市場消化了。也就是說隨著消費份額在經濟中的比例逐漸下降,中國更多依靠貿易順差來維繫工業的正常發展。這就是中國經濟結構的第2個畸形,出口占GDP比重太大,2010年已達到了25%。而美國的出口只佔其GDP的8。7%,

旁白:出口占GDP的比例過大造成了國民經濟對外國市場依賴過強。就出口比例過大本身而言,它只是一種經濟結構的畸形,並不能說這種畸形本身就會帶來致命的問題。但是,由於整體中國經濟環境的特殊性,也就是佔GDP50%的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實際受益非常有限,而剩下的25%的製造業出口就成為賺進鈔票,創造利潤的實質部分,那麼它就成了中國經濟的命脈所在。而這條命脈近年來恰恰在持續受到外部環境和中共內部政策的雙重沈重打擊。

旁白:內需小,出口大,依靠貿易順差來維繫製造業的正常發展,結果造成對國際市場依賴過大,但是,這還不是中國經濟最為嚴重的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說,中國經濟更為嚴峻的問題在於GDP的最大貢獻者-投資這一項。

旁白: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佔GDP比例太大,這個比例連年增加,在2010年到2011年間已經達到了50%。英國」每日電訊」在一篇題為」中國宿醉後的漫長痛苦開始了」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的投資佔GDP的比率是一個危險的數值,即使在亞洲4小龍經濟崛起的時代,也沒有見過這樣強勁的投資增長。事實上,在現代經濟史上,這都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數字。

旁白:那麼,隨著消費水平的相對放緩,是什麼因素在驅動著投資的增長呢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斷膨脹的房地產泡沫所造成的。自2000年以來房地產投資所佔GDP比重幾乎翻番,且剩餘的大部分增長也來自於與房地產相關的公司的生產擴張以滿足房地產的需求。此外,還有地方政府為政績而搞的大量的基建工程,鐵公雞等等。

主持人蕭茗:這些項目加起來,成就了中國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50%,而這個大膽的數字背後所隱含的意義是不可避免的過剩。也就是當固定資產投資達到飽和,鐵公雞不能再建的時候,這一天將在不久的將來就到來,羅比尼的預計是2013年伊始。到時候,中國經濟增長將面臨驟然減緩。同時,固定資產投資過多已經導致經濟產能嚴重過剩,沒有利用率的鐵公雞等需要多年消化,中國會出現長期嚴重的經濟蕭條,就像當年的日本。

旁白:在這種情況下,伴生產能過剩的還有銀行信貸膨脹。支撐房地產泡沫,投資過高的確實是中國的信貸過度膨脹。國營企業和地方政府都從銀行借了大量的錢,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以GDP作為標準,這樣就促成了地方政府熱衷於通過增加地方公共支出帶動本地區GDP增長。地方政府大舉舉債成為現實。而這樣的支出本質上是沒有什麼經濟回報,或者說回報微乎其微的,所以,所欠的債務,除了用賣地來還之外,幾乎別無它法。於是,這也就成了銀行潛在的巨額壞帳。

旁白:據美國評級公司穆迪2011年7月份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地方政府舉債19。5萬億,比官方估計高出了5400億美元。其中8-12%是壞帳。

而據美國經濟學家史宗瀚(VictorShih)的研究,如果把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國營企業的債務包括進來,中國政府的總負債率已經達到了GDP的150%。在經濟增長強勢,市場上有足夠資金流動的時候,債務問題還不會突現出來,但是,一旦經濟減緩,國營企業面臨破產的時候,債務問題就會突現出來。而郎咸平則認為,中國政府實際上已經破產。每個省都是希臘。

旁白:那麼中國的債務問題會帶來什麼後果呢?一方面,它不會出現美國的情況,例如金融巨擘雷曼兄弟公司垮了。因為,中國人民銀行承諾,它將救援所有陷於困境的銀行。但是,它將怎樣救援呢?只有通過多印鈔票,這樣就會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老百姓口袋裡的錢會更加縮水。

主持人蕭茗: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本質就是信貸過度膨脹,而今天的中國,雖然具體情況和美國不同,但是結果是一樣的。如果說有不一樣的地方的話,就是中國的金融體系比美國基於傳統銀行業的體系更為脆弱。

主持人蕭茗:所有這些跡象都表明,中國經濟在不久的將來,將被迫開始品嚐顆顆苦果。

主持人蕭茗:但是,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中國也許等不到去品嚐這些擺在將來的苦果。一直懸在中國經濟頭頂上的利劍-房地產泡沫,現在不是有可能已經開始破裂了嗎?中國經濟的真正支柱,製造業不也出了問題嗎?

旁白:從2011年7月份開始,中國的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這個數字在50以上表示經濟正常增長,50以下,代表進入蕭條。首先跌破50,領先全世界探底。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東莞、珠三角、浙江、溫州、長江三角等地的企業就紛紛倒閉。單單在溫州,2010年4月到10月間,就有80多名負債纍纍的企業主因為還不清貸款而逃走甚至自殺。

旁白:中共總理溫家寶在2012年1月3號對商界發表新年祝詞時警告說:「今年第一季度可能會相當的困難」

主持人蕭茗:所有這一切留給世界的解讀就是,中國經濟的嚴冬已經到來了,但是,我們前面說過,有一些人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還看好,他們的理由是,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的話說,這些人認為中國有強勢而又聰明的領導,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防止經濟下滑。

那麼,」不惜一切代價」就能夠讓中國經濟重振嗎?這個」不惜一切代價」的代價又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人已經讀懂了中共領導人」不息一切代價」的真意。那就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共為了讓中國經濟在短期內不下滑,付出的代價就是一兩年甚至更短的時間以後中國經濟進入嚴重的長期蕭條甚至崩潰。

旁白:其實,中國經濟結構的畸形和不可持續性並不是什麼秘密。連中國政府自己都承認,中國的經濟結構需要改變,否則,不僅是不能持續發展,還有崩潰的可能。

旁白:那麼,中國經濟要怎樣轉行呢?這個答案其實也是現成的,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增加內需,藏富於民,同時減少投資在GDP中所佔的比例。調整產業結構,從技術科技含量低的加工工業轉向科技含量高的產業。調整外向型經濟結構,減少對國外市場的依賴性。但是,我們卻看到了一種現象,那就是,中國政府雖然一直高調的表示要進行這樣的改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並沒有按照這個很明顯的解決之道去做。很多人,包括郎咸平在內,都在大喊,中國領導人水平太低,看不清楚局勢。真的是這樣嗎?

旁白:如果,我們仔細去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中國政府在每次面臨抉擇的時候,它所面臨的困難和它所必須考慮的因素是不同於一個正常的政府的,也就是它有它特殊的難處。是什麼難處呢?那就是,中共現在的統治基礎完全懸於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一條線上。GDP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中共能夠維持其統治的唯一著力點,因此,在任何情況下,GDP的增速都不能降到一定程度之下。

在任何社會中,經濟轉行都會帶來陣痛,但是,中共恰恰不能承受的就是這樣的陣痛。因為,它完全知道,在自己已經失去除經濟增長之外所有統治合法性的情況下,任何陣痛都將導致震盪,從而為它的統治敲響喪鐘。

旁白: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藥方都開不下去了。

旁白:就拿中國經濟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投資比例過高這一點來說,中共政府當然知道這一點。這些年它不厭其煩的在講要拉動內需,調整產業結構。但是,經濟學家羅比尼說,從中共2011-2015年的」十二五」規劃中看,實際上投資的比例繼續增大。

主持人蕭茗:這一切言行不一的行為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投資是短期內拉動中國GDP增長最有效的辦法,其實現在也是唯一的辦法。至於說,這樣做將使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失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這並不是他們實質上要優先考慮的。或者說是無暇考慮的。

旁白:中國的GDP增速減緩到8%以下,就會出現中共當局無法承受的兩個後果,一個是這將意味著中國經濟不再看好,中共執政的合法性會受到影響。二是GDP滑到8%以下,失業率就會大副上升,在中國社會已經危機四伏的局面下,失業率大增幾乎毫無疑問會成為壓倒中共政權的最後一根稻草。

旁白:美國總統布什在他的回憶錄中寫到,當年胡錦濤訪問美國,布什問他,「什麼事讓您最揪心?」胡錦濤回答說,每年要創造2,500萬個就業機會,這是讓他最頭疼的。

旁白:我們有理由相信,胡錦濤這次是說了實話。

旁白:再看看著名的保8的說法。

旁白:在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世界的時候,中國總理溫家寶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推出的一攬子計劃中有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還有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在中共官方網站上,直接把這一攬子計劃的出台稱做」保八戰役打響」。也就是保證GDP8%的增長率。

旁白:中國國家發改委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在採訪中說:「產業振興的目的還是為了保八,經濟增長如果達不到8%,失業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還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重要產業能否振興,確實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

旁白:但是保8的結果是什麼呢?

美國南卡萊羅那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

我們實際上已經從過去這3年中國中央政府的一些經濟政策中看出它的後果。也就是說中央政府投入的4萬億,再加上地方政府和其他渠道投入的這10幾萬億的刺激經濟的舉措呢,就是為了保證GDP增長8%這個速度,實際上這些錢已經大舉投入了基礎建設和一般我們認為的這種鐵公機的建設。那麼這個建設的結果我們也知道,你比方說,公路建設已經完全超過了中國真正的需要。鐵路也是,高鐵的建設呢,因為高鐵的事故和效率的低下,高鐵的建設現在實際上已經基本下馬,因為資金的不足。而機場的建設,我們也看到,很多中小城市建的機場呢,實際上根本處於,有機場,但是沒有航班,沒有客運這樣一個狀況。這種投資當然會帶來GDP的增長,會給全國性的GDP增長增加一個,兩個百分點,但是實際上呢我們知道這是效率非常低下的投資。對刺激增長可能有些好處,對帶來臨時就業可能有些好處,但實際上對提升中國經濟的水平和中國政府所希望的,產業的升級換代呢,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好處。

還有一點呢就是說,保8的另外一個結果呢就是這10幾萬億的投入造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通貨膨脹。這個高居不下的通貨膨脹的代價實際上是中國老百姓財富的大幅度縮水,而造成民怨沸騰。我們要從本質上來看呢,政府是在保8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做了這樣一個選擇。選擇(的基點是)為了防止失業率太高,影響政權的穩定,採取這樣一個措施之後呢,中國百姓的福祉其實被犧牲掉了。

旁白:但是,保」8」的目標確實是實現了。所以當時中國媒體自豪的推出了一個說法」中國經濟領先世界回暖」。但是,它增長的實質還是加大投資,使中國經濟結構性的畸形更加嚴重。

旁白:其實,當時的中國需要的是什麼藥方呢?

美國南卡萊羅那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

藥房實際上是有的。實際上海外的很多經濟學家已經指出來了。我們需要做的,當時中國3年前也好,或過去中國政府10幾年需要做的呢,實際上是還富於民,藏富於民。就是把他們通過通貨膨脹搾取來的這些利益,通過截取外匯搾取來的利益,就是中共特權階層過去20年間從中國人民身上搾取的利益呢還回老百姓。比方說,中國的外匯儲備,如果把這3萬億的外匯儲備用來進口一些外國產品,這樣也可以平抑中國國內的物價上漲,減輕通貨膨脹的壓力。實際上也會造成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

旁白:但是,這個中國最需要的藥方,並不能馬上在GDP的增長上顯示出效果,所以,不能採用。中共必須保8,因為這是它的統治基礎。

主持人蕭茗: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在共產黨的統治框架之下,能夠開出的有效的藥方已經幾乎沒有了,一方面,我們前面講了,中共有保GDP增速的前提,所以很多藥方根本開不下去,另外,我們看到,即使退一萬步,中共有決心開這些藥方,但是,經過多年的失當經營,中國經濟的問題已經變得異常錯綜複雜,很多必須開的藥方實質上成了利弊不相上下的雙刃劍,或者如果一旦這樣的藥方涉及到權貴階層的利益被重新分配,它就成了根本無法執行的空想。

旁白:讓我們用中國一直無法提升的內需來舉例說明。

旁白:中共政府近年來一再強調要提升內需。我們看到,中國內需無法提振的真正原因是中共政策導致的。中國國民工資在GDP的比率在全球幾乎是最低的。

旁白:2009年,這個數值在美國是58%,,英國56%,日本53%,韓國,44%,阿根廷36%,墨西哥33%,泰國,菲律賓28%,伊朗25%。而中國是8%。

旁白:這麼低的工資,這還是平均數。我們還要看到,中國30年的改革開放導致了嚴重的貧富不均,站在貧富光譜另一邊的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尤其是9億農村人口就更是囊中羞澀。在此之上還要加上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逼迫他們從日常吃穿用度中剩下錢來應付。這幾個回合下來,中國老百姓還剩下多少錢消費?

旁白:但是與國民工資在GDP中所佔比例逐年降低相對應的是,政府財政從GDP中拿走的份額從1996年開始逐年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的年增長率一直大於GDP的年增長率,甚至,很多時候國家財政的增長率是GDP增長率的2倍以上。到2010年,政府的財政收入佔GDP的總量已經達到了21。6%。

旁白:另外,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是導致中國老百姓購買力低,從而不能拉動內需的一個主要原因。

旁白:以低估人民幣帶動出口,以出口拉動GDP,這是鄧小平時代就開始的,中共給中國經濟發展制定的非常重要的戰略之一。而這個戰略給老百姓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被壓低的人民幣使老百姓的購買力降低,同時,進口商品因為價格高而在國內失去了競爭力,這樣就保護了國有企業在中國的生存和利潤,同時,由於人民幣被人為壓低,出口企業獲利容易,促進了出口。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體中國人都在補貼出口。

最後,中國的利率很低。儲蓄利息低,借貸利息也低,而通貨膨脹卻很高,這就造成老百姓的儲蓄實質上在縮水,同時,因為借貸利息低廉,甚至是負的,這在客觀上刺激了國有企業大舉借貸,從而又造成投資過剩。這種金融剝削使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又被轉到了國有企業的腰包。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國人又都在補貼國有企業。

主持人蕭茗:所以所謂的中國經濟高增長率其實是國進民退的一種增長模式。中共的一些政策把錢從老百姓的腰包裡轉到了政府手中,權貴階層,國企的賬戶裡。這是中國內需不振的根本原因。那麼,如果要把這個現象扭轉過來,讓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增加,中共需要怎麼做呢?

旁白:首先,要大幅增加工資,中共政權現在也一再強調要增加國民工資,但是,民間的反應卻是工資怎麼漲都漲不過通貨膨脹。事實上中國國民工資要從現在的水平漲到佔GDP的50%以上,它需要的絕不是象徵性的增加幾次工資這種層面的改變。要使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口和城市平民的收入有大幅度提高,中國立刻就將面臨難以承受的通貨膨脹。同時,這也意味著整個社會分配格局將產生深刻變化,國家財政,國營企業所分得的餅要大幅減少,那麼,可想而知,這樣的改變那些既得利益階層會答應嗎?

旁白:還有,除了工資因素之外,中國企業的存款率現在達到GDP的25%。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如何讓這部分錢流向老百姓的腰包呢?有專家建議,要加快國營企業在公平的機制下私有化的步子,使企業收入變成個人收入,或者對國有企業加更多的稅。至於國有企業私有化,過去中國的經驗證明,這本身就是國有資產轉移到中共權貴階層手中的過程。另外,讓國有企業多交稅,這也是要動到中共權貴階層的利益,所以在現實中還是難以實現。

旁白:另外一個提升中國人購買力的辦法就是使人民幣升值,現在人民幣是在升值,但這並不是中共政府出於本意,出於要提升中國老百姓的購買力和生活水平而做的,而是在國際社會的的壓力之下而做的。但是,人民幣升值卻是一把雙刃劍。升值的結果勢必會影響中國的出口。上文已經講了,中國經濟實質上的支柱是製造業的出口,這一塊現在已經受到了毆美市場萎縮的重大衝擊,如果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很顯然,是雪上加霜。而且會造成製造業員工大批失業的巨大壓力。

主持人蕭茗:從本質上來講,中國要擴大內需,就要改變利益分配格局,而博弈的雙方一邊是無權無勢的老百姓,一邊是有權有勢的權貴階層。這樣博弈的結果可想而知。

在內需無法提升的情況下,中共政府保持GDP增幅的途徑只有兩個:一,繼續增加投資,二,繼續促進出口。第二條路已經因為毆美市場的萎縮而被堵死,所以,它就剩下第一條路,增加投資可走。而這條路走下去的實質就是用今後幾十年或更長時間的經濟蕭條甚至崩潰來換取最近幾年的經濟高速發展。

旁白:迄今為止,共產黨統治和中國經濟的未來已經演變成了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因此,如果共產黨繼續存在,這就將是中國經濟的宿命走向。

轉自《新唐人》

相關新聞
德媒:兩種前途擺在中國前面
繼鋼價崩盤 中國造船業破產潮將至 倒閉企業恐九成
華爾街日報:北京暗示刺激計劃推到18大後
蔡慎坤:中國經濟將出現無預警性崩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