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9月07日訊】傳中石油董事長境外失蹤,官網發蔣潔敏講話闢謠。
說起來都是笑話。
在我國的當代社會,各級官員「玩失蹤」似乎越來越普遍,所謂「不辭而別」。過去官員的「不辭而別」,叫「封金掛印」,「率性而為」。最有名的當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現在的官員則都是「攜巨款外逃」,「惶惶如喪家之犬」。境界層次或追求真不一樣。真可謂「今不如昔」「愧對先人」啊。
古代官員所以能表現得「如此高尚」,「如此瀟灑」,大抵是,封建社會的官員除了世襲,便是通過「科舉考試」,不管怎樣,基本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起碼是「粗通文墨」。而學習的內容不外乎《四書》《五經》之類,從小就接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灌輸,所謂「至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謂「文死諫,武死戰」,這些是過去官吏最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儘管那個時候是「家天下」,由於「天朝」特別注重「軟實力」亦即文化建設,人們的思想大抵還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也就是說,「天朝」通過思想文化建設,促使人們「樹立遠大理想」,這種思想實際已經突破了「家天下」的「狹小範圍」,所謂「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所謂「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無疑是一種樸素的「悲天憫人」的「普世情懷」。我認為,這與極左年代的「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似乎還「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前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浪漫情懷,後者則是「愚昧無知」或「盲目樂觀」,甚至是「夜郎自大」。
在這裡,我所以囉嗦這麼多,無非想說明,較過去,現在的官員大多「不讀書不看報」,乃至「胸無點墨」「粗俗不堪」,不識書,何以達理?所謂「讀書可以醫愚」,「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讀書何以開闊眼界?所謂「「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官員不讀書不學習,勢必「鼠目寸光」「心胸狹隘」「不思進取」,很「自私」很「務實」,又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督制約」,這種「自私」「務實」,自然而然發展為「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把「當官發財」視為「最高理想」甚至「唯一理想」。對他們談甚麼「思想境界」,「對牛彈琴」罷了。
陶淵明把「辭官」視為一種「解脫」或「自覺」,對人生認識的某種昇華,「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說白了,就是再不願與「萬惡的舊社會」,與諸如「重慶有官皆污吏」(毛澤東語,重慶時為國民黨「陪都」)的黑暗官場同流合污了,再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了,決心與「過去的我」徹底劃清界限,同時自然表達了對「延安有屎皆黃金」(毛澤東語,延安時為「解放區」)的某種「嚮往」。現在各級官員「玩失蹤」,大抵與「覺悟」不相干,倘若說有,無非是自知「罪孽深重」「無處容身」,只能選擇「叛逃」,或「自絕於人民自絕於黨」。
各級官員想必都是「社會精英」,是國家的「棟樑」,是「中流砥柱」,是國家的「希望」和「依靠」,官員的紛紛「玩失蹤」,意味著「社會精英」的紛紛「玩失蹤」,意味著「社會精英」的紛紛的「心在曹營心在漢」,意味著國家的「靠山山崩,靠水水流」。這不僅令我們十分尷尬,十分難堪,十分悲哀,且十分無奈,「防不勝防」啊。
沒有監督制約,相應的思想文化建設亦即「軟實力」又跟不上,我國的「經濟全球化」就等於「腐敗官員全球化」,我國在獲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的同時,「腐敗的排名」也在「一路飆升」「突飛猛進」。這是「有目共睹」的。沒有監督制約,硬件上不去,軟件不開發,亦即「法治」上不去,「德治」又跟不上,用百姓的話叫「啥也不啥」「咋兒也不咋兒」。那便意味著,這個國家將是一個誰也「扶不起的國家」。
在這裡,我所以沒有拿西方官員,諸如駱家輝之流,來與我們的官員進行當代的橫向對比,而是拉出「腐朽」的封建社會官員來進行歷史的縱向比較,我想,在感情上,對於後者,我們或許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引發深層次的思考。
――轉自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