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節:吃喝盡興 文化怡情

寶島美食 「流水席」一位難求 餐飲文化盡顯獨特待客之道

人氣 7

【大紀元2012年09月03日訊】 (大紀元記者朱宇明溫哥華報導)第23屆「加拿大臺灣文化節」本長週末一連3天(9月1-3日)在溫哥華市中心舉行。溫哥華藝術館廣場鶯歌燕舞,Granville街美食薈萃,首日即吸引上萬人潮。
  
在Granville街府城美食區,「流水席」一位難求,顧客更是排起長龍。干燒蹄膀、浮水魚羹、肉羹麵線、腐片蝦卷……不需親見,僅是瞥一眼菜名已令人浮想連篇,垂涎欲滴。負責人Tina Lan告訴記者,流水席是臺灣民間節慶日宴請親朋的流行方式,也是向海外介紹臺灣餐飲文化的獨特待客之道。「今年我們引進了更多的品種,譬如聞名臺南的鄧師傅滷肉,他製作的蹄膀採用干燒方法,蹄膀半沒半露於滷水中,利用蒸汽循環,使滋味熏蒸浸入蹄膀,待滷水燒干之時恰好完成。再配以特別空運來的臺南筍乾,讓本地人也有機會體味道地臺南美食。」
  
正在溫哥華訪問的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龍應臺出席文化節開幕式後也到此點了一份肉羹麵線。
  
離開熱鬧的府城美食,慈濟的茶社另有韻味。在展示區,除了茶具、盆景等常見裝飾,另有水盆、蠟燭和鏡子三件物品。慈濟義工李素珠介紹說,這是慈濟茶道的獨到之處:「烹茶之前洗手,還要淨心,水盆有這層涵義;蠟燭寓意照亮自己,還要照亮別人;而鏡子則寓意返觀自照。」總之,茶道表演,不僅有其形式,還需要具備善心、清淨心。「我們今年的主題是日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李素珠1987年服務慈濟,目前擔任高貴林慈濟中文學校的校長。
  
綠色文化俱樂部也在文化節設立了展位,並推出「溫哥華市海濱商區建築藝術與歷史解說」活動,由義工帶領參觀講解Waterfront海濱區一帶歷史建築。俱樂部主席林聖哲說:「對於本地新移民,要把溫哥華當作真正的家,需要有歸屬感,需要了解這裡過去發生的事情。而藉著了解歷史建築功能的改變,實際上就了解了社會的變遷。溫哥華雖然只有短暫的126年歴史,但其歷史建築對西方兩三千年的歷史、格調都有展現。」
  
在隨團參觀過程中,義工顧梓承先生將一路古建築的歷史變遷娓娓道來,令人大開眼界:許多路人熟視無睹的建築「隱藏」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譬如外形仿若教堂的Sinclair Center商業中心原來是郵政總局大樓,其外飾的花崗岩是從女王公園的山頂採掘而來,而女王公園山頂原來是一個火山口;建築外裝飾圖案是菲沙河著名的鱘魚,壽命可達百歲……
  
臺灣文化節,確是展現多元文化的一扇窗。◇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臺灣文化節籌備會拜會經文處
2009年亞特蘭大臺灣文化節
「加拿大臺灣文化節」邁入新紀元
美食+演藝 盡在臺灣文化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