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之光----南投中正國小附幼

布農文化融入課程 看見小米在跳舞

不只老師教 教學策略聯盟互訪 家長耆老都帶動 幼童從身邊環境事物學習 建立自信 促進族群融合

林萌騫

人氣 97

仁愛鄉中正國小附設幼兒園,以「小小布農族的傳統文化和美食饗宴—看見小米在跳舞」角逐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將布農文化融入課程,以4校教學聯盟為策略,教導幼童從小學習自身文化建立自信,並展現給其他3校,促進族群融合。

從幼兒開始學習

中正村民屬於布農族卓社群,日據時期被殖民政府從中央山脈強遷下山,離埔里很近。因社經地位的弱勢及生活的壓力,對小孩照顧不周,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因而從小對族群自信心不足;隔代教養、單親等弱勢家庭占45%,令人心疼。

出生於仁愛鄉南豐村的賽德克族的中正國小校長兼附設幼兒園園長周玉娜,認同以學校做為文化建設的基地,她表示,從小朋友看見部落的小米田隨風舞動臉上的笑容,看到部落的活力與希望,所以把主題定為「看見小米在跳舞」。

周玉娜指出,讓小朋友從幼兒開始學習布農文化,以布農美食為切入點,再擴及整個族群文化。到其他3個平地學校互訪時,以原住民的小米為見面禮,並介紹自己的部落名字,由認同自我開始,再落實在生活層面建立自信,以原住民為榮,以族群為榮。

教學效果好 歸屬感增加

附幼教師黃聿甄發現,這裡要教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樣,按平地的方式教,效果無法呈現,將布農文化融入課程後,不只老師教,藉由4校教學策略聯盟的互訪,把整個社區的家長和耆老都帶動起來,小朋友從身邊的環境及事物學習,效果最好。

她表示,以當地特色教學,小孩深入認識自己族群的文化後,才能從熟悉進而喜歡自己的文化。體驗用杵臼舂米、搗小米飯成麻糬後,小孩才能體會從前要吃麻糬真的很不容易,捏陶作杵臼時就會很有興趣,也會很認真做裝飾。

家長洪麗珍也發現,以布農文化融入課程,小孩回家會興奮地分享學校體驗的心得,以及布農族的神話傳說,有些連大人都不一定很清楚,也讓家長們有機會重新學習這些故事,小孩、大人都增加了族群的歸屬感。

對中正附幼的課程相當支持的石志雄覺得,「看見小米在跳舞」的教學,用學校專業結合社區,充分發揮在地文化特色,創造布農社區的亮點,告訴孩子們:「你是被重視的,而且得天獨厚。」不能忘記自己是布農族,但又要與台灣社會接軌。

從民國94年開始全面設國幼班,馬總統親自到仁愛鄉參加全鄉國小附幼聯合畢業典禮,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年5月還為中正附設幼兒園揭牌,周玉娜很感謝政府對原住民學前教育的關心及用心。

針對政府對幼兒教育政策的缺失,她指出,從民國94年開始設立國幼班至今,一直未將師資納入正式編制,而以一年一聘代課教師充任,讓老師暑假一到就自動解聘,平時還要分心準備考試,對幼教發展及孩子的受教權有不良影響,需要立即改進。

石志雄也深有同感,他曾在今年幼兒園揭牌時當面跟蔣偉寧建議,師資落實正式編制不能再拖,但至今仍沒有下文,讓他質疑難道原住民學前教育不必重視?

對於幼托整合政策沒有好好規劃,鄉托停招導致附幼需增班,但空間不足並沒有事先規劃,石志雄覺得政策太過草率,他說,要是能預想因政策改變需增班,把二樓也設計進去,就不用現在還要再找地,又多花錢。

面對工作的不穩定很無奈,黃聿甄表示,其實中正附幼教師無法納入編制,對小孩的學前教育也不好,教師一年一聘教學無法延續,很多家長就把小孩送到埔里就讀,對附幼招生有不利的影響。

觀察小米成長 學會關懷弱勢

4校教學策略聯盟學校幼童體驗搗小米準備製作麻糬。(中正國小附幼提供)

布農族認為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小米對布農族非常重要,從小米生、長、豐收可以教小孩有健全的人格。幼兒園家長石志雄舉例說,小米種下後往往參差不齊,對長得不好的,族人就插支柱幫助它成長,就是教導族人要關懷弱勢;豐收前,小米會低頭感謝大地、太陽、雨水的賜予。

中正國小附幼採取4校教學策略聯盟,不只在自己的學校教學,還要把學生帶出去看其他學校,和其他族群的小朋友交朋友,長大後跟其他族群接觸就沒有障礙,同時把家長帶出去,向其他3校的家長學習交流。

其他3個學校去年來中正參訪時,也將原住民素材呈現給其他族群。小朋友穿傳統服飾迎賓、表演,用原住民特色飲食烤豬、竹筒飯、地瓜、芋頭、小米酒等招待賓客,也引導了其他小朋友學布農族語、參觀石板屋、玩布農族童玩。◇

相關新聞
航照機空難地點  布農古戰場
布農杵音迎賓   營造部落方案開幕
關懷弱勢婦女    蘭馨讓愛傳出去
兒時變故 促林作逸關懷弱勢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