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9月21日訊】打官司,以法律立論。講道理,以常識立論。事實若有演變的過程,就需要把時間表達清楚。籠而統之的「自古以來」,很方便,但說不服人。
比方說,自古以來,我們有幸有天子;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他們不幸,沒有天子,據說,他們因此都是我們的藩邦。他們是「臣」,是「服」,被天子冊封,受天子領導。他們的義務和責任,是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哪怕貢品只是一點土產,幾束白茅,總是為臣的心跡,為君的驕傲。這種「自古以來」,說明了甚麼問題?
自古以來,我們的東邊存在著一系列小島,隋朝時,那邊有個國家,叫做琉球。1983年北京的正式出版物《辭源》第三冊第3060頁有載,詞條全文如下:「琉球,古國名。即今琉球群島。在我國台灣省東北,日本國南面海上。隋時建國,自大業以來,即與我國頻有來往。清光緒五年,日本侵佔琉球,俘其國王尚泰歸,改為沖繩縣。」按,光緒五年,是1879年,在馬關條約之前16年。以上內容,字字有來歷。編者註明,史料的根據是《隋史》的《東夷傳》,《明史》的《琉球傳》,和清《續文獻通考》的《四夷》。
不過,最近有了突破性的新發現,推翻了「古國」說和「與我國頻有來往」說。新的結論如下:在琉球列島中,有一個特殊的小島,周圍海底擁有不可忽視的自然資源,這個小小的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進行國民教育踐行愛國主義的對象,是國民必須捍衛的神聖領土,現在終於列入咱們自古以來的版圖了!
這就不由令人想到,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明文規定屬於中國的大片領土,到了20世紀和21世紀之交,不知咋的,於無聲中,變成了他國領土。這是一樁公案。不知道在活著的人中,有幾位精英說得清楚。
不過,很多人說,毛澤東也這麼說過:自古以來,沒有國家。當然,也沒有中國。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是耐人尋味的。是的,自古以來,那個時候,沒有政府,沒有軍隊,沒有黨,沒有政法委,沒有主旋律。自古以來,肯定沒有自殘領土的三峽大壩和南水北調,也許有時會發生一些因牧羊放牛而爭奪草地的糾紛,但沒有在國家利益驅動下大批征地拆房之類的壯舉。恕我狂言,征地拆房似乎也是一種「領土爭端」,區別在於:一,領土爭端是外交,可以交涉;征地拆房是內政,無法交涉;二,這些年來征地拆房的面積,早已超過了那個小島面積的千百萬倍,對國計民生的實際影響,也肯定遠遠超過了小島影響的千百萬倍!
愛國這個題目,可以有不同的含義。我想不出「為國爭光」和「為省爭光」之間,「為我爭光」和「為人爭光」之間,存在著甚麼天大的不同;我也不知道「為國爭光」和「為黨爭光」之間,存在著甚麼微妙的關係。
愛國的熱情好比烈火。上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和當時的日本軍國主義一樣,都是以愛國而起家的。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最驚心動魄的反思,來自毛澤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動的那個浩劫:「祖國,我愛你呀,你愛我嗎???」
「愛國」和「自古以來」,都不失為美麗的藝術品,似童話,是兒歌,有時是狂想曲,有時是詠歎調,最後都可能同梁山泊和三國誌一樣,進入永恆的漁樵閒話。
(本文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徐亦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