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9月2日報導】泰緬邊界難民移工系列報導8(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泰國美索特稿)賴樹盛重回漂泊7年的泰緬邊境,帶著高中老師吳秋瑾等人到邊界走了趟「不一樣的旅行」,他說,台灣朋友到這裡與泰國、緬甸、克倫人交流互動是很好的體會。
賴樹盛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Taipei Overseas Peace Service,TOPS)泰國工作隊前任領隊,2003年起在泰緬邊境難民營協助幼兒教育、移工學校發展。
2010年離開邊境,賴樹盛回台後曾到社區大學傳授公益旅行課程-「旅行可以不一樣」,與各界朋友分享在泰緬邊界的見聞,也經常演講讓台灣人看到不同的世界。
賴樹盛8月初第3度帶著台灣朋友回到美索(Mae Sot)公益旅行,團中還有1個家庭,小學生、國中生一起到「邊界」(Borderline)感受當地緬甸移工、泰國偏遠克倫(Karen)部落的生活。
曾是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團長的林良恕2004年創辦的Borderline,是這次行程中的一站,泰國默劇團體「Babymime」連續5年每年到此處為移工、梅道診所病人演出,讓緬甸人暫忘生活困境,孩子們一展笑顏。
Borderline也是少數民族婦女團體銷售手工藝品的平台,2樓是展覽移工畫家作品的園地。Babymime這天在這裡演出,台灣、外國旅人、移工子女在歡笑中融成一片,超越國界。
賴樹盛說,這次旅行帶台灣朋友到邊境小築(指Borderline)來,讓每個參與者感受到這樣的空間和氛圍。
Babymime多年前到Borderline尋找表演機會,發現移工與難民的處境後,每年就到邊界義演,團長乃(Nging)說,他們到邊界看到許多問題,覺得身為藝術工作者,雖然只是很小的團體,也能透過表演帶給別人笑聲。
Babymime把默劇的某些橋段傳授給到邊界公益旅行的小朋友,讓他們到泰國偏遠克倫村落時,能透過演出與當地克倫人打成一片。
吳秋瑾與其他人在林良恕家裡學習克倫人如何織布、縫製藝品,體驗克倫婦女的生活。
擔任高中地理老師的吳秋瑾說,「旅行可以不一樣」,去年到過緬甸,回台灣後又有翁山蘇姬電影放映,得知緬甸民主改革歷程進入不一樣的時期,對緬甸有了特別不一樣的感覺。
到邊界旅行後,吳秋瑾說,透過賴樹盛介紹並實際到邊界體驗生活,了解移工、難民的狀況,「包含他們的身分,就是有國家回不去或甚至沒有國家,我可以真正看到這個地方的人,這個地方不只是地理名詞,這個地方的人真實存在於這個世界。」
吳秋瑾又說,實地看過難民營後,覺得「我們真的是非常好命、幸福」。
賴樹盛表示,美索有很多流離失所的緬甸人與克倫人,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樣貌,緬甸移工帶著家人追求更好的生活,克倫人逃避戰火跨越邊界為求生存。
賴樹盛說,他們「跟我們有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的生長背景,但彼此可以分享關懷、互相幫助,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