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玲支招 如何對待華裔二代成長的煩惱

人氣 27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劉凡迪舊金山報導)有些華裔第二代在他們小時候就常問父母:「為甚麼我要在家練琴?」「為什麼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的的爸媽不一樣?」第二代移民在美國文化環境中所經歷的「成長的困惑」不為人們所熟知:他們要在家裡和學校使用不同語言,在不同的價值體系中轉換思維模式,談論不同的文化事務。這種現象稱為「跨代文化衝突intergenerational cultural conflicts)」,即兩代移民的文化差異加劇了代溝衝突。

有著豐富經驗的陳彥玲老師曾幫助過許多問題家庭,使其成為和睦的家庭。應灣區希望之聲92.3廣播電臺聽眾的要求,她於8月5日在飛天藝術學院舉辦了暑期最後一場演講《如何對待華裔二代「成長的煩惱」》,並根據她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與家長分享解決難題的關鍵。

陳彥玲說,在她很小時她父親常說:「作任何事,先想到別人」這句話對她影響很大。她表示,如果小孩一直這樣做,到大了就順其自然想到「先他後我」煩惱就少了,甚至沒有煩惱了。

憂鬱症患者有家族遺傳因素占30%,但大部分是環境造成的。其中一項,她提醒家長不要讓孩子鉛中毒。鉛中毒會使小孩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協調不好。有些小孩喜歡咬鉛筆、彩筆等,這些筆的外部就含有鉛成分。

說話聲音對孩子影響非常大,父母說話的語調要清柔溫和。陳彥玲表示,中國經過文化大革命,許多人是在人鬥人的環境中長大,還許多人養成急性子。她建議,家長可以自己先練習,跟著音樂說話,慢慢的說。

如果大人說話急,就會使孩子們緊張;有時孩子說話多卻換來父母嚴厲的批評,時間一長,不願意跟家長溝通,家長也不知孩子心理想甚麼。孩子的苦惱只好跟同學、朋友說,若孩子接觸的不好的朋友,那就帶來很大的麻煩。

當人被尊重時,他就會開心,沒有障礙。她建議父母們多傾聽孩子說話,即使孩子作錯了,也不要直接批評。聽孩子描述事情時,家長最好拿筆記錄下來,也不要打斷孩子說話。

李太太帶著他12歲的Lucas聽講座。Lucas一直生活在大陸,由家裡老人帶著,當回到自己身邊時,李太太說話孩子卻不聽,她苦惱了一年。

在課堂之前,陳彥玲教授先跟Lucas說,請他幫忙寫幾個聽課者的名字,Lucas答應了。最初寫名字時歪扭著,當聽完陳彥玲講課後,寫字很既工整。李太太非常吃驚,說:「這孩子一年來寫字都沒像今天這樣好看過。」

陳彥玲教授在課堂上一直正面鼓勵Lucas,並請聽課的家長們用讚美的語句說出Lucas的特點。快要結束課程時,Lucas哭了。他說,「我今天很激動!」他母親說,回去要改變方法教育孩子,多鼓勵,少批評。

(責任編:葉曉城)

相關新聞
解決年輕父母的育兒煩惱(一)心靈受寒的孩子
解決年輕父母的育兒煩惱(四)孩子多動
陳彥玲:由台美法輪功學員受迫事件,尋亂世出路
建立孩子自信心 陳彥玲教您好訣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