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淑媛華盛頓6日專電)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專文指出,北京運用經濟手段迫使他國政策轉向有利於中國大陸情況日益明顯,從南海爭議、稀土出口到阻撓諾貝爾和平獎頒發,都是例證。
美國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S. Glaser),今天發表「中國脅迫式經濟外交─一個新且令人憂心趨勢」專文(China’s Coercive Economic Diplomacy: A New and Worrying Trend)。
文章指出,7月在柬埔寨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45年來首次未發表聯合公報,背後主因是北京的壓力。
中國大陸得以左右柬埔寨決定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北京已提供金邊超過100億美元援助,光是2011年承諾對金邊投資金額即超過美國10倍。
她分析,十幾年來中國大陸在東南亞地區運用「經濟胡蘿蔔」增加影響力,如透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等方式,促使東南亞國家制定政策時考量北京利益。
今年4月,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發生黃岩島主權爭議,遭激怒的北京以有害蟲為由拒絕菲國香蕉入港,對出口到中國大陸超過30%比重的菲律賓是一大打擊。
文中指出,中國大陸以貿易為武器迫使他國改變政策也發生在釣魚台爭議,因日本扣留大陸拖網漁船船長,北京即禁止稀土出口到日本作為報復。
此外,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中國大陸異議份子劉曉波,即使諾貝爾委員會獨立決定,不受挪威政府干涉,但事後中國大陸凍結與挪威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還對挪威鮭魚施以新的檢查關卡,造成去年挪威出口到大陸的鮭魚量大幅縮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