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作為首都,北京既不靠海也不沿大河,顯得不同尋常,也許是獨一無二的。近年來北京一直為水患所困。去年6月的暴雨使陳舊的排水系統不堪重負,道路浸水,繁華的城市頓時陷入癱瘓。今年7月21日,北京又遭受更具毀滅性的暴雨的襲擊。據官方檢測,北京的這場暴雨60年一遇。
《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官方稱暴雨造成37人死亡(最新數字是77人)。人們不禁要問:把錢花在基礎設施和改善防災上是否比撒在炫目的摩天大樓和奧林匹克公園這些「面子工程」上更好。
北京更基本的問題是水資源短缺。遊蕩在戈壁沙漠的邊緣,百年來規劃者一直忙於如何把水引進北京而不是排出去。13世紀的科學家和水文學家郭守敬因設計湖泊、堤防和漕運河道網絡一直受到崇敬,水利不僅惠及元朝宮廷用水,也使帝國南部地區的「貢品」和糧食得以通過駁船運往首都。
排水借助明渠、水閘和運河,這些在降雨來時排水效率不高。在過去的1000年,北京遭受嚴重的洪澇災害140次。尤以1626年和1890年的洪水最具有災難性。這2次大洪水都適逢朝代即將完結時期,腐敗、玩忽職守和管理不善損害了政府維持公共工程正常運轉的能力。
目前排水系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基於蘇聯專家的設計,過多的水流主要通過管道排出而不是陰溝。20世紀的規劃者填埋了許多北京的運河、護城河和水道,居民只能依靠這個搖搖欲墜的中蘇合作的遺跡來保證下雨時街道不被水淹。
不言而喻,這樣的基礎設施已經落伍了。這次暴雨,北京的居民立即行動起來,單位和家庭開門救助災民,通過互聯網和微博指導志願者。市民用私家車免費搭載數千名滯留在北京機場的旅客。網上視頻播放著老百姓衝進水淹的路段救助困在車中的司機。
社會評論家李承鵬在他隨後被刪除的博文中讚揚了志願救援人員英雄行為,抨擊官員做得太少。「他們想不到,就像當初想不到給這座城上粉補妝安戴美瞳之餘,還得修好下水道。他們只知道開足正面宣傳的水龍頭,不知道民意是最重要的下水道……。」
強調暴雨是「多少年不遇」,政府試圖把公眾的注意力引向官方的善後努力,但許多北京人仍持懷疑態度。 《中國數字時代》翻譯的一篇博文中,作者挖苦道:「在我這短短的一生中,百年一遇的日全食遇到了兩次,五百年一遇的洪水遇到十次,千年一遇的地震遇到兩次,唯獨五年一次的大選還沒遇到!」該帖子很快就被網管刪除了。
雖然市中心的生活很快恢復正常,一些郊區卻受損嚴重。許多北京人認為死亡人數遠高於官方統計的數字,對政府在這次災難中所起作用的批評很可能會高漲。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