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君怡編譯報導)根據美國濱州社會科學研究院對200個美國家庭的跟蹤研究,孩子在青春期早期(12歲到15歲),更喜歡與父母及家人共度的時光。進入15歲以後,他們與家人的共處時間逐漸下降。
研究還發現,有更多時間和父親在一起,對孩子的情商和性格發展特別有利。與父親獨處的時間越長,越能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與父親共同參與的公眾活動越多,越能使孩子獲得良好的社交能力。
CNN報導引述研究院主任蘇珊-麥克海爾(Susan McHale)女士的話說:「那種認為青少年總是喜歡把自己鎖在屋裡或總喜歡和同伴一起玩的觀點真的是太陳舊了。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那些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依然喜歡多與父母在一起,而且父親陪伴他們的時間越長,越有助於他們日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社交能力。」
之前也有大量研究顯示,多與家人在一起的孩子能更好地形成良好心理和性格。他們發生不良行為的機率減少,在受到來自同伴的壓力時,不會輕易躲避或妥協。
這份研究表明,孩子從出生到12歲,與父母共同參與集體活動的時間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但孩子與父母獨處的需求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直到15歲以後,這種需求才開始下降。
研究發現,8至15歲孩子的父母每週大致會花7至8小時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參與集體遊戲活動。母親每週與長子/女獨處的時間在1小時15分鐘左右,與次子/女獨處的時間超過1.5小時。父親與兩個孩子獨處的時間各佔1小時左右。
父母陪伴老大的時間比老二要多一些,這可能因為父母在養育老大時的經驗能更好的運用在老二身上,所以他們能更輕鬆的與老二保持良好的關係。
研究還發現,如果家中有男女一對兒女,父母單獨花在每個孩子身上的時間比有一對同性別孩子的時間要更多些。
多與父親獨處有助發展孩子的自尊和社交能力
對比父親在與孩子獨處時發揮的作用,母親在這方面發揮的效力不那麼顯著。研究人員說:「在有兩個孩子的家庭,母親長期被定義和表現為護理者的角色,因此當她們與孩子獨處時,孩子沒有明顯感受到母親的出現。」
研究還發現,增加與父親獨處的時間還能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更高的自我價值和認同感,因為父親在與他們相處時,往往能不受外界的干擾,將注意力持續放在孩子身上。」
還有,父親在陪伴孩子時,會更多的跟孩子開玩笑和追逐嬉鬧,與孩子之間產生更親密的互動。較比母親在親子時表現出的閒散,父親和孩子在一起時更像一種「同事間的互動與合作」,這對發展青春期孩子的社交能力「極為重要」。
研究還意外地發現,在與孩子相處時,父親比母親更易受到孩子性格的影響。父親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反而受到孩子的影響,使自己變得更具兒童心理;同時,孩子卻無意中變的更成熟和老練,建立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研究者說,這份報告雖然顯示了父親在親子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但卻不認為母親的作用不重要。報告只是說父親和母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表現在不同方面。比如,之前的一份研究成果就顯示,多與母親相處的孩子,不易產生沮喪或挫敗感。在這點上,父親的作用就變得很有限。
這項研究是針對一家有兩個孩子、父母雙全的家庭展開的,並且這些家庭的祖輩都來自歐洲、屬於中產或工薪階層、居住在美國的小城市或鄉村。他們說,還不能確定這份報告的結果是否同樣適用於其他族裔和不同家庭背景的人。研究人員說,採集這些特定家庭的數據頗費了些時間和精力,在歷時7年後,才最終得出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