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狗寄生蟲叮 香港全球首現 甚者喪命

人氣 31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8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朱文綜合報導)香港出現全球新病歷,被蚊子咬後出現腫脹,已有3例的患者的硬塊需要動手術切除,腫塊切片化驗看到不完整的蟲體,香港大學將此新病例命名為「香港型惡絲蟲」。由感染到長出腫塊短則數月或一至兩年。

「香港型惡絲蟲」,外表「白色」,幼蟲進入狗隻血液內長為成蟲,成蟲可產卵再繁殖。該蟲與心絲蟲兩者都可在狗隻身上寄生,其基因約有九成相似,而且都會透過蚊子傳播病毒。

「香港型惡絲蟲」研究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收集200隻流浪狗及100隻流浪貓的血液樣本化驗。6隻流浪狗血液樣本驗出該新品種寄生蟲基因,流浪貓目前沒驗出此蟲基因,但不排除將來會在貓身上找到香港型惡絲蟲。

參與研究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杜啟泓表示,狗隻是香港型惡絲蟲的宿主,蚊或其他昆蟲經由叮咬狗吸取幼蟲,再經叮咬人將幼蟲傳待入人體血液。幼蟲在人體內長為成蟲,隨血液走到身體不同部位,如眼、肺、肚及手腳等處,身體該處即發炎長出腫塊。感染到長出腫塊時間短則數月長則一至兩年。

成蟲應不會在人體內繁殖,人的免疫力可殺死成蟲。但是若延誤就醫,可能影響該器官功能。若該蟲入侵人體重要器官,進入肺部可阻塞肺部血管,進入心臟可引致心臟衰竭,嚴重可致命。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杜啟泓表示,做足防蚊措施以防感染所有由蚊子傳播的疾病。人體免疫力可殺死香港型惡絲蟲,之後該蟲部份身體會瓦解。

三名病患病史

50歲男病人去年11月,左頸持續兩周疼痛,一個月前四肢出現紅疹後曾消退。最後門診時醫生發現他左頸淋巴結腫大,直徑1.5釐米;左頸皮下也長出數粒腫塊。病人病發前曾到北京,而且常被蚊咬,但是沒接觸動物。

另一名37歲男病人今年3月求診,他病發前同樣沒接觸動物,但一樣有出國,曾到印度和泰國。

另一名61歲女病人病發前其左眼下眼皮附近被蚊叮咬後長一粒小瘡。家中有養狗。

三位病患的腫塊組織切片檢查,同樣發現一條不完整的成蟲。流浪狗與該三名病人感染的新品種寄生蟲基因一樣,由港大命名為「香港型惡絲蟲」(Candidatus Dirofilaria hongkongensis)。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建議狗主按獸醫指示,定期為寵物犬採取藥物預防措施,亦切勿遺棄狗隻,以免牠們成為犬心絲蟲及其他惡絲蟲的潛在帶病宿主。

(責任編輯:樂慧)

相關新聞
流浪貓狗保母  促提升認養率
救助臺灣流浪狗 愛犬人士籲僑胞出力
台首例狂犬病  金門為狗種疫苗
在德拉華州拴狗時間過長違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