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驚人雷語 專家:娛樂性越來越強

人氣 5

【大紀元2012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近日《北京日報》的一篇文章在網絡上盛傳,源自於該文中有一個特別雷人的觀點,「認識今天的中國,玉皇大帝不行、上帝也不行,只有馬克思主義……」,人們為此樂翻,在網絡上盡情調侃。有專家評論道,現在的黨報娛樂性越來越強了。

《北京日報》再高調推崇馬克思 遭同行反駁

8月24日《北京日報》發表題為「任何時候都要用科學認識論觀察事物」的署名評論文章,文章聲稱:「認識今天的中國,玉皇大帝那一套不行,上帝那一套也不行,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拿起自己的思想武器,從自己的道路中感悟才行」。

深圳的媒體人、評論員劉顯東反駁道,如果要拿起自己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就該拋棄。

他分析:「很明顯,馬克思主義不過是一百多年前開始在西方流傳的一種思想流派,而且這個流派如今早就在西方都被拋棄了,我們還拿著被別人拋棄的垃圾糟粕當寶貝,中國人何其卑賤,何其沒有自己的思想,何其沒有判斷力!」

「黨報娛樂性越來越強了」

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副秘書長、經濟政策觀察評價中心秘書長袁颺先生微評認為:「現在的黨報娛樂性越來越強了」。全球建設網官方微博稱,這是「愚人愚己,自愚自樂了。」

北京的「重歸沙場」認為,比起環球時報的娛樂性來說,「北京市委宣傳部的火候還差點,真正把娛樂精神做到極致的是中央黨報《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從前看了好氣,現在已經不氣了,就剩下好笑。」

「丟棄的垃圾被奉上神壇 這個制度不滅也難」

北京日報高調推馬克思,並將馬克思跟中西方神靈相比並論,遭到民眾的抨擊,被認為制度不亡都難。

天津的胡楊SUN認為說:「馬、恩的故鄉沒人信馬克思主義,列寧的故鄉俄羅斯沒有人信列寧主義,你還堅持,你堅持個球啊。你要搞馬克思中國化,就別瞎扯了」。

北京的時事評論員李諾言認為,北京日報評論公然把8000萬襠員與8000萬佛教徒、5000萬基督徒對立起來。北京的「神馬國人」則評論說:「如此腦殘,馬克思不過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罪人;一個被別人丟棄的垃圾理論,卻在此被奉上神壇,超越上帝,這個制度不滅也難!」

山東濟南的「孔斜眼之爹」表示,如果馬克思主義行,那為甚麼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不是被邊緣化就是受到本國人民的抵制?所有發達國家有哪個是信仰馬列主義?為甚麼社會主義國家在急劇減少?為甚麼共產國家普遍貧窮落後,普遍缺乏民主自由?為何人權記錄每每為人詬病?請北日和毛糞薄糞回答。

河北石家莊的文人「盤馬引弓」對此評論說,獨裁者沒有心得,只有慾望,唯我獨尊,諸神避讓,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殺神滅佛的事又不是沒幹過,至於那面迎風招展的破旗,還不如天上人間的招牌提神。

「已經水淹中南海 風襲北戴河 龍脈斷東北了 還敢挑釁」

浙江杭州的「老蟲賈也」表示,笑死人了,世間竟有這種腐屍般的文章。紮著文縐縐的辮子,夾緊空蕩蕩的襠部,懷著數典忘祖的犢子心,為特權肆行尋找歷史根據,為民族自虐搬出理論基礎。呸!

湖北的「風流中校」認為北京日報是馬屁精報紙,「納稅人的錢算花狗身上了」。廣西的一位編輯「迎風種子」說,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拍一次就少一次了。所以他的每一拍都充滿了悲憤與嬌縱。

上海的「琢賞劇藝總鑒」也譏諷表示,大帝上帝佛祖老君聖人先帝都不行,只有你家馬帝行。馬主也不行,只有毛皇特色行。真不知道世界各國沒馬主是怎麼掙扎活到21世紀的!

廣西的梁山漢則說:「馬克思主義建橋橋就垮,釣魚島也保不住……還好意思說!」北京的媒體人「中危子」表示,已經水淹中南海,風襲北戴河,龍脈斷東北了,還敢挑釁玉皇?

「馬克思等你們好久了」

上海市民「基地國王7875」也不客氣表示,誰還信仰共產主義就趕緊屁顛屁顛的去見馬克思吧!他等你們好久了。

江西的「z心途」責問北京日報說:「我只想知道我的剩餘價值去哪裏了?」民眾「紫元道人」發問說:「馬克思主義在哪?各級朝廷,你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嗎?」

北京市民「菡萏清蓮」不滿罵道:「北京日報吃屎長大的吧,你妹的無產階級!你妹的馬列主義,我們被你們忽悠了幾十年,你還在騙!」

福建的「品雨聽風」表示,看股市吧!那就是中國的縮影,羅傑思不來,索羅斯也不來,馬克思才來,全體股民套牢!

海南師範大學教師天涯喬木公開發表觀點稱「在中國,每一份報紙其實都是黨報!」,他分析:「所有報紙追尋的根本目的不是報導客觀真實,而是政治宣傳!既然如此,就沒有官員願意承擔宣傳的政治風險。學者許紀霖說:『人民日報敢講的話,地方檢查官就是卡住媒體不讓講,官僚制的特點就是層層加碼,將自己的風險降至為零』。所以,報紙上很少真話!」

(責任編輯:姜斌)

相關新聞
古文欣 : 胡錫進吃粽子吃出的「愛國」「胡話」
「陝西強制引產」事件 官方通報結果引眾怒
環球時報稱中國「強大到孤獨」  輿論嘩然
劉淇下台骨牌效應 北京日報社長梅寧華內定下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