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戶籍改革無法落實 幾乎所有市長反對

人氣 41

【大紀元2012年08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石山報導)中國正處在經濟轉型期,政府把城鎮化作為建立內需型經濟的重要依托。不過有調查顯示,中國幾乎所有城市的市長,都反對進行戶籍制度改革。

中國發改委主管城鎮化的副主任徐憲平近期帶隊到浙江、廣東、江西、貴州等八個有代表性省份進行調研,並向國務院提交了調研報告。

中國的《財經國家週刊》報導說,這份調研報告顯示,幾乎所有的城市的市長都「強烈反對」去年國務院推行的戶籍改革措施。

2011年國務院下發《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地級市以下市區全部開放戶籍,取消城市和農村戶籍區別,但一直無法落實。

發改委的報告指出,城市戶籍和教育、社保、醫療等諸多福利掛鉤,地方政府不願意開放戶籍制度,主要藉口是地方財政無法負擔。

中國公民監政會負責人,現在深圳的郭永豐表示,中國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

他以深圳為例分析說,即使只開放外來人口教育一塊,深圳每年就要增加一百億財政支出。

「我們就說小孩的擇校費和借讀費,全國早就說免了,但是深圳這個地方一直沒免,沒有免的理由是每年要收借讀費一百多個億,那麼這個錢的窟窿從哪裏來補?能不能在過去免掉這個錢,中央政府肯定不答應。」

郭先生說,目前中國的分稅制,國稅局收取了大部份稅收,如果推動戶籍改革,沒有財稅和其他方面的全面配套改革很難成功。

中國媒體的報導說,目前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有三個來源,其中土地出讓收入佔了最重要的部份。

最近兩年,中央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收入明顯減少,戶籍改革就更難推行。隨著加工出口導向經濟模式已近極限,中國面臨轉變增長模式的問題。而城鎮化內需的潛力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潛力所在。

不過,官方公佈的全國 51.27%的城鎮化率中,城鎮戶籍人口只佔35%,相差十六個百分點,大約兩億一千萬人,正好是中國農民工的數量。

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程曉農分析說,中國地方政府願意推動城鎮化卻不願意進行戶籍改革的原因很明顯,就是不願意讓利給民眾。

「推動城鎮化的目的是以城鎮化為藉口,開發房地產,然後從中撈錢,這是地方政府鼓吹城鎮化的熱情來源。那麼他反對真實的城鎮化的原因也同樣是這個原因。也就是說,它要開發土地,以城鎮化為名,通過炒作房地產撈錢。但是撈到錢以後它可沒有打算把錢用在真正的城鎮開發上,而是由政府自己來花。」

最近十多年來,中國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高於GDP增長,地方政府收入大幅增加,卻始終「沒有錢」增加社保開支。

程曉農分析說,這說明近年中國政府開支的增長遠大於收入增長。

「地方政府有一種無窮盡的衝動,要不斷地招募新的幹部,所以,光是幹部子弟們要想再接著當幹部,這種需求就永遠無法滿足。所以中國哪怕把全部稅收、中央政府全部關門都留給地方政府花,也滿足不了地方政府把所有幹部子弟再招成幹部所需要的開支。」

程先生認為,中國目前的改革已經成為權貴階層的自利手段,在沒有監督和制約的制度下,任何經濟增長都無法滿足政府官員慾望。另一方面,中國改革日益複雜化,沒有全盤改革措施,已無法平衡各方利益糾葛,這使得中國的任何改革措施都難以推行。

(責任編輯:李文慧)

相關新聞
《華郵》:中國戶口制度已過時
聽眾信箱:美國有戶籍制度嗎?
重慶高校學生「農轉城」戶籍問題引關注
調查顯示:八成農民工不願轉為城鎮戶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