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中國31個省(區、市)上半年財政收入數據公佈後,對比年初設定的財政收入目標發現,有近4成地方政府在時間過半的情況下,未完成一半的財政收入任務。
在經濟下行,樓市不景氣的情況下,地方政府財政日漸困難,並且完成財收任務又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標準,各地不約而同將目標盯在了非稅收入上,亂罰款現象層出不窮。
近4成省份上半年財政收入未達標
根據中國大陸已經公佈的31個省(區、巿)上半年財政收入數據統計,有近4成地方政府在時間過半之後,其財政收入並未達到年初設定目標的一半。
比如,黑龍江省今年年初安排財政收入為1,863.7億元,但在今年上半年僅完成644億元,約完成預算的34.6%;重慶市一般預算收入安排1,710億元,但在今年上半年僅為826.1億元,約完成預算的48%。此外,新疆、雲南、青海等地區財政收入也並未達到年初設定目標的一半。
儘管經濟增速下滑,但完成任務又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標準,加上由於土地財政在中央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下銳減,一些經濟學者一直在擔憂,地方政府會通過增加徵繳力度和提高非稅收入來完成目標及創收,這將給民眾和企業增加負擔。
而上述擔憂在2009年經濟增速下滑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不少專家猜測當時財政收入會完不成目標,但最終地方政府都想辦法完成了,並且是超額完成,這多數是靠增加征管和非稅收入來完成。
各地亂罰款盛行
所謂非稅收入,對於中共官方來說,主要包括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款。不像稅收的嚴格程序,非稅收入對政府來說相當靈活,行政事業性收費往往只需要一個政府部門的紅頭文件即可,至於罰款,很多時候則更是沒譜,罰多罰少,都由執法者說了算。
事實上,今年以來,各地亂罰款現象已經顯著增多,個別地方甚至搞到全城商販罷市。
今年7月,瀋陽數起「打假」罰款行為,引發全城商販閉店躲避,不少人爆料,政府「打假」是假,而缺錢是真,甚至無力辦全運會才出此陰招,準備靠罰款創收。在受到抵制後,媒體又反映,最近瀋陽開始靠交警起早貪黑罰違章創收。
採用罰款增收也並非瀋陽一地獨有。《新京報》報導,河南淮濱從去年底已經開始為上路的車輛實行先罰款後上路,司機先交罰款可超載一月的「月票」式管理,當地官員表示,罰款完全交財政,工作人員絕對不敢從中扣留。
上海一位資深財務顧問陳女士此前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也抱怨,今年政府罰款明顯不同於往年,「現在罰款呀,費呀,各種各樣,非常多,抓住一點就來。技監也好、工商也好,他們現在加大了罰款力度,好多公司都遇到麻煩,工商老愛罰款,他們有指標的,但是你問他們,他們不承認。」
浙江一位研究者稱,一些地方政府在罰款的處理手法上,比瀋陽更為抓不到把柄,有地方政府正在利用「口袋罪」進行巨額的罰款,比如說目前最普遍的就是查「抽逃註冊資金」。
在中國,註冊企業需要高額的註冊資金,基本上小企業都會借來資金註冊公司,隨後抽走資金還帳,而中共政府通常都是睜一眼閉一眼,只要有稅收一般不管。上述研究者稱,這個問題也是好多年了,這麼多年都不查,現在查,可見是地方政府出於資金壓力,但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帶有「口袋罪」(誘人進入口袋然後敲詐)的成分。
中共非稅收入暴增
從數據上看,瀋陽市2012年1~5月的非稅財政收入近77億元,同比增長55%。僅用5個月,瀋陽市就完成了全年非稅財政收入總任務的60%,其中各類罰款費用功不可沒。
非稅收入的快速增長在全國也存在著普遍性,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1~7月,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30.2%。而在瀋陽「閉店風潮」發生的7月一個月,全國非稅收入高達1,595億元,同比增長34.7%。這與1~7月全國稅收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僅9%的數據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今年一季度,這一數據更為嚇人,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非稅收入為4,118億元,同比增加1,432億元,增長53.3%,地方非稅收入同比增加1,158億元,增幅50.1%。個別省份增幅超過70%。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6月28日在上海參加2012年陸家嘴論壇時表示,小企業的稅外負擔較重,有的是亂罰款,甚至存在索賄行為,讓企業有苦說不出。
《中國事務》主編伍凡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在當前經濟下行和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財政極其緊張,甚至連發工資都出現困難,地方政府除了徵稅之外,收費和罰款成了最方便的創收辦法,隨著經濟的進一步蕭條,這種現象並不會改善,估計下半年政府亂罰款的現象會更加突出。
聯絡本文作者請發郵件到:gaozhitan@gmail.com
(責任編輯: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