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綜合報導)目前,中國大陸經濟繼續下滑,風險依舊,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到50.1%;煤價暴跌,銀行憂心貸款會打水漂;而據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大陸手持訂單僅剩12,58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0.7%,比2011年底下降16%,已不足大陸造船業1.8年的工活量,導致部份船廠停工。
廣東PMI續跌至50%
據中新社報導,7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續跌到50.1%。其中,廣東省PMI更只有50%。延續今年3月以來一路下滑的頹勢。
數據顯示,廣東省7月份生產指數(產量)為50.8,比6月下滑0.2,創半年來新低;新訂單指數(產品訂貨)僅49.8,比6月下滑0.8,跌破50大關,且同屬半年來新低;原材料庫存指數更僅48.7,比6月下滑0.6,是連續第3個月下滑,且降幅擴大。
廣東省PMI指數特約解讀學者陳鴻宇認為,7月份生產指數是半年來新低,且新訂單、原材料庫存及從業人員、新出口訂單、積壓訂單等指數都跌破50,降幅還比6月擴大,顯示大陸內外需求持續疲軟,進一步影響企業對前景的預期。
船舶訂單量僅夠1.8年 部份船廠停工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7月31日,中國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大陸造船完工量322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2%;承接新船訂單1,07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0.3%。截至2012年6月底,手持訂單僅剩1,258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0.7%,比2011年底下降16%,已不足造船業1.8年的工活量。按手持訂單交付期推算,部份船廠已經無法保證今年下半年的開工需求。
上半年,大陸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1,630家,完成工業總產值3,971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船舶製造業2,999億元,同比增長0.5%;船舶配套業565億元,同比增長25.8%;船舶修理業87.9億元,同比增長9.8%;船舶改裝業157億元,同比增長25.4%;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141億元,同比增長10%。
但在今年上半年,新船成交持續低迷,大陸新接訂單僅為1,074萬載重噸,只有同期新船完工量的33%。同時,受散貨船市場極度低迷的影響,撤銷船舶訂單量有所上升,上半年全中國被撤銷船舶訂單41艘、258萬載重噸,是去年全年撤單總量的1.3倍。
隨著船舶市場持續低迷,大陸船企佔據優勢的三大主流船型船價繼續下跌,船價與成本費用倒掛的矛盾十分突出。統計顯示,1-5月份船舶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5.3%,但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7.2%,增幅高於主營業務收入1.9個百分點。產品銷售利潤率僅為4.77%,同比下降30.7%。虧損企業數量增加到347家,虧損額同比大幅上升62.9%。部份中小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轉產、倒閉、減員現象日益嚴重。
煤價暴跌銀行憂心貸款打水漂
報導稱,就職於一家中小銀行山西省分行的風險管理部,負責貸款後的風險檢查、風險控制等工作的龔航(化名)稱:「港口上積壓的煤,害得我們所有銀行都緊張起來。」他坦言,前段時間秦皇島港口的煤炭大量積壓,引發了市場對整個煤炭行業的擔憂。銀行涉及煤企和整個煤炭生產產業鏈的貸款(簡稱涉煤貸款)都響起了「警報」,為了提防可能的違約或不良狀況發生,各大銀行都加大了對涉煤貸款的排查。
多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銀行對涉煤貸款都會慎之又慎。當前涉煤貸款出現大規模不良信貸的概率不大,但受到經濟下行預期的影響,礦產能源等行業受到衝擊的概率在加大,商業銀行應該針對這類貸款早作應對。
一家商業銀行的相關負責人也憂心忡忡:「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狀況,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銀行也不會像現在這麼緊張。」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其實去年底至今年初,銀行的涉煤貸款已經開始逐漸收縮。他認為:「現在很明顯的情況是,煤炭供過於求,煤炭賣不掉,煤炭回不來款,借銀行的貸款當然就還不了。」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直言:「現在煤價下跌很快,一旦跌破煤礦的成本線,未來銀行不良率肯定會上升,這是毫無疑問的。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一些通過高利貸融資搞煤礦的企業,可能會遇到流動性風險的問題。」
尹中立說:「目前重工業基本都面臨同樣問題,鋼鐵、水泥、工程機械、有色等和投資有關的都會出現問題。毫無疑問,未來就是要去產能化,落後的產能要被消滅掉,伴隨而來的就是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企業淘汰的過程,也就是銀行不良率上升的過程。」
(責任編輯: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