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8月17日訊】香港人生活壓力大,長期壓抑隨時誘發焦慮症。香港再生會及多間機構在去年9月至今年5月進行網上調查,訪問了超過2500名市民,嘗試分析不同群組港人的情緒。所有受訪者中,近七成人分別有焦慮、恐慌的症狀。
22至30歲的年齡層中,有焦慮、驚恐症狀的人,分別達79%及76%。香港青少年發展聯會主席陳振彬解釋,經濟因素如就業困難、樓價高企,令他們感到壓力及焦慮。
調查還發現,經濟狀況往往是壓力主要來源,特別在家庭收入2.5萬至3萬元的中產階級,近80%受訪者有焦慮症狀,較低收入者普遍。再生會主席黃至生醫生指出,基層家庭的社區活動開支、經濟壓力較小,而工種及面對的人際關係亦不如中產複雜,如公屋住戶反而沒有置業壓力。
仁安醫院資深精神科顧問醫生譚務成指,曾有自我形象低落,經常表現驚慌的青年,在超市簽信用卡付賬時表現太緊張,被店員誤會是盜卡的不法分子,因平日常被歧視及針對,終誘發焦慮症。
譚務成醫生稱,一般人易出現短暫焦慮,例如打工仔擔心上班遲到、月尾擔心沒錢用等,這類偶發性焦慮屬人之常情,病徵持續六個月以上,方可確診為焦慮症。焦慮症主要分為廣泛焦慮症及特定焦慮症兩種,前者令患者無時無刻不感到焦慮,後者則對特定情境感到恐懼。
(責任編輯:樂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