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山西洪水致滅頂之災 重大死亡被隱瞞

人氣 49
標籤: , ,

【大紀元2012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方曉報導)7月27日上午,咆哮的洪水在山西呂梁臨縣肆虐,洪水所到之處商舖和民房家產被洗劫一空,難以統計的民眾和汽車被洪水捲走。當地百姓說,全縣約上百人在洶湧的洪水中失蹤或溺亡。但山西當局瞞報死亡人數,與實際災情相去甚遠。有剛剛獲得大學錄取通知的准大學生嚎啕大哭:沒了都沒了……洪水退後,當地斷電、斷水、斷網絡,整個縣城陷入癱瘓。災後很多人無家可歸。政府救災不力,民眾面臨生存困難。

黃河干流大洪峰過境山西省帶來強降雨。山西首府太原連日來暴雨傾城。7月31日山西一些城市又遭遇暴雨襲擊,山西省民政廳統計,連日來的強降雨已造成呂梁、運城等地48.3萬人受災。

劉艷以570分的成績被中國礦業大學錄取。洪水把她的家洗劫一空。洪水中她嚎啕大哭:我的學費讓大水沖走了,我上不成大學了…….(微博截圖)

暴雨引發洪水 民眾得不到政府救援

近日,臨縣攝影師高蘇衛發出的圖文報導表示,7月27日早晨5時許,烏雲密佈、雷電交加、密集的雨點從天而降且越下越大,約9點左右山洪爆發水位不斷升高,淹沒了古鎮大橋,洪水沖入兩條主街,街道上水位高達2米,洶湧的洪水淹沒了整個街道的店面商舖。有的房屋倒塌有的貨物全無,街道車輛大約沖走40餘輛左右。

高蘇衛稱,「蘇衛影視中心」為捕捉一些鏡頭未顧及照料店面,其影視中心及影樓設備全部被洪水沖走。所以未能及時報導。他還表示,無情的洪水將他全部家當和他女兒的山西大學一本A類錄取通知書也一併沖走。

[[8]]

[[3]]

[[16]]

呂梁市的高女士的老家在臨縣安家莊鄉。她說:「下大雨時積水致膝蓋,民眾被圍困在水中,打報警電話,警察說來不了,不管。洪水後通向村裡的道路都毀了,村子與外界失去聯繫。」

[[10]]

[[12]]

[[27]]

民眾:洪水致重大死亡

在臨縣縣城東部一座樓裡居住的曹先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當時的暴雨太大了,而且下得很急,導致山洪暴發。「大約雨下了一小時山洪就來了,這個時間裏沒有政府的人來解救。很多人跑不掉被山洪捲走。自己住的樓裡就有十幾人死亡失蹤,全縣的死傷多得無法統計。老百姓遭遇滅頂之災。」「洪水裡都是泥巴。我們的房子被洪水沖倒了,災後找個地方搭棚子湊合著過。老百姓欲哭無淚啊。政府的人只是來看了一下災情就走了。」

近日,呂梁市市民王女士告訴大紀元記者:「臨縣在27日的洪水中有約上百人被捲走。那裏的老百姓所有的東西,只要是東西都給沖走了,房屋被洪水推倒。我們都聽說了。大家都在傳,真實的災情很嚴重啊。呂梁市這幾天也下大雨了,積水幾乎淹了第一層樓。汽車在水裡行駛。」

[[14]]

[[6]]

[[18]]

安家莊鄉的高女士說,很多村民都有家人被沖走,房屋被沖毀。民間統計有40多人死亡。洪水過去後,從老家親屬瞭解到,村民的養殖場裡的雞、豬、鴨全被沖沒了,家產也被沖走了,全村損失有上百萬。而官方報導只有幾個人死亡,隱瞞太多了!而且政府救災不力,民眾面臨巨大生存困難。

臨縣臨泉鎮前月鏡村的劉艷以570分的成績被中國礦業大學錄取。洪水把她的家洗劫一空。洪水中她嚎啕大哭:我的學費讓大水沖走了,我上不成大學了…….

有當地民眾將洪水後的災難圖片上傳在網絡上。當地受災民眾表示,真實的場面比這還要慘,街上的家家如此,所有的店面全部損壞,所有的家當全部讓水捲走,幾十的年打拼付之東流,損失幾萬的幾十萬的比比皆是,太慘了!

[[20]]

[[22]]

官方隱瞞死亡人數 官報死亡8人

官方對這場重大災難只有簡單報導:7月26日至27日,山西省呂梁市臨縣遭受特大暴雨災害,受災人口達到32萬人,涉及村莊147個。到8月1日零時,災害已導致8人遇難、2人失蹤、受傷22人。該縣23個鄉鎮、512個村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13億元。臨縣的電力、通訊、水利等需搶險救援,中斷的公路電路通訊等尚未恢復。 

山西首府太原連日來暴雨傾城,大雨夜灌城市,城市內澇導致眾多汽車被淹沒在水中,有些地區積水過膝,甚至齊腰深,許多民眾受困於水中。太原舊高速公路因大暴雨發生塌方,不能通行。

太原連日來暴雨傾城,城市內澇導致市區嚴重積水,轎車被侵泡在積水中。(網絡圖片)

當地民眾說,太原這大雨下的,有小轎車被淹泡在立交橋下,簡直就是北京廣渠門橋的翻版!
    
民眾對山西當局隱瞞這次重大災情的傷亡非常氣憤,有人說,中國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封鎖,聲音哪裏去了?真他媽的腐敗政府和主流媒體!央視整天播奧運,好像中國拿了金牌就萬事大吉了,一個變態的政府領著一群弱智在歡呼!

(責任編輯:徐亦揚)
  

相關新聞
女乘客親歷北京暴雨:觸手可及的死亡
洪水破門窗淹到脖 母親哭喊:救我孩子
北京大雨死亡數字無法再隱瞞 「郭金龍」禁止搜索
房山洪災 死者被打撈後紅會劫屍斂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