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峰:運動員「痛失金牌」有愧於誰

喬志峰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31日訊】B組奇蹟男子舉重56公斤爆冷,吳景彪痛失金牌。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重比賽男子56KG級爆出超級大冷門。中國選手吳景彪發揮不佳,挺舉三次僅一次成功,屈居亞軍。吳景彪丟掉了中國隊計劃內的這枚金牌,這也讓這位小夥子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比賽結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緒立即崩潰了。面對央視攝像機,吳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聲:「我有愧於祖國,我有愧於中國舉重隊,有愧於所有關心我的人。對不起大家!」
  
在標題裡,我對「痛失金牌」幾個字打上了引號。因為我覺得,這個常常見諸媒體的說法不準確。已經得到的東西,才能「失去」;本來就不是你的東西,何來「痛失」呢?如果比賽前就能定好金牌的歸屬,那還要比賽幹什麼。體育比賽就是這樣,一方面要靠實力,另一方面也要靠心態和臨場發揮,後者所起的作用也非常之大,有時候甚至會起決定性的作用。有業內人士分析,吳景彪發揮不佳可能就跟壓力過大有關。
  
體育的本質是快樂,比賽的精髓是參與。公眾和運動員更應該享受比賽的過程,而不必過度糾結於比賽結果。否則,就容易陷入「金牌至上」和「錦標主義」的泥沼,把本該快樂的體育運動變得很累,甚至帶來舉國體制之類的畸形後果。因此,運動員只要參與了比賽、只要努力了,哪怕沒有拿到很好的名次,也完全沒有必要難過,更沒有必要痛哭流涕地有愧於這個、有愧於那個。
  
不過毋庸諱言的是,中國體育確實有著與眾不同的「中國特色」——舉國體制之下,運動員的選拔和培養都離不開「國家」的栽培;而運動員的成績更是被上升到了「為國爭光」甚至其他更為嚇人的高度。吳景彪失利後,要將「我有愧於祖國」擺在前頭,或許就是平時所受教育長期潛移默化的結果。曾幾何時,冬奧會冠軍周洋一句不經意的感言「奪冠能讓父母生活得好一些」感動了很多人,卻讓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於再清感到惱火。在政協會議上,於再清稱冠軍應該先感謝國家,再感謝爹媽:「感謝你爹你媽沒問題,首先還是要感謝國家。要把國家放在前面,別光說完感謝父母就完了。」感謝的時候要將「國家」放在首位,「有愧於」的時候也理當如此——在這方面,吳景彪的發揮比較正常,最起碼比周洋「穩定」。
  
如果非要給「運動員『痛失金牌』有愧於誰」找個答案,我覺得他最應該有愧於自己——沒有拿到金牌,就錯過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遇,會喪失多少榮譽和獎金啊。其次,他也對不起自己的家人,他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先富起來」。至於像我這樣的普通納稅人,不僅不會為他沒有奪冠而氣憤,反倒暗暗感到幾分輕鬆——最起碼,國家可以少支出一筆獎金了。而這些冠軍獎金,相當一部分是由我們納稅人來分擔的啊。

轉自:《天涯社區》

相關新聞
中國體育PK北京奧運
中國體育官員稱 仍將堅持舉國體制
中國體育明星多人捲入毒奶粉事件
曝光全運會潛規則 「金牌內定錢運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