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汽車落水逃生試驗 很多方法誤傳

人氣 8
標籤: ,

【大紀元2012年07月25日訊】由《北京青年報》舉辦的「車輛落水逃生試驗」上週在懷柔雁棲景區的巴克公社進行。試驗分三段進行,在車輛落水後,分別驗證了推開車門逃生、砸破側窗逃生和砸碎前風擋逃生。試驗結果顯示,車輛落水後保持鎮定、積極措施自救,是成功逃生的保證。推開車門逃生是最直接、快速的自救方法。

水下攝影師戴好面鏡就位,高空全景攝像亮起Rec紅燈,車內的GRD相機開始定時自拍;現場控制的同事舉起了右拳,站在遠處的觀眾屏住了呼吸,只有對講機的靜噪聲仍在沙沙作響;15米外定位的25噸吊車轟響了油門,掛在鐵鉤上的四根吊帶瞬間收緊,液壓管柱緩緩伸出,Corona被吊離了地面……

車裡只有我和潛水教練。

四個車門緊閉,車窗完全升起;駕駛座位被調到最後,反覆試驗可靠性的安全帶繫緊我。副駕座位下是10升的鋁合金氣瓶,氣瓶開關已經打開,雖沒有三聯表,但聯通氣瓶的呼吸器就在副駕的座位上;手剎手柄旁是黃色的Spare air救生氣瓶,作為我的應急備份提供3分鐘呼吸。潛水教練坐在後排座位,面鏡罩在臉上,咬著呼吸器,腳下踩著12升氣瓶——他是這次水下逃生試驗的基礎保障。

Corona已經在泳池上方,原本俯視才能看到的A型牌、圍擋逐漸升高。水,悄悄爬了上來。

Part 1:推門逃生,成功

車輪漸漸被水面淹沒,但車下沉的速度非常緩慢。教練乾脆摘下了面鏡和呼吸器,和我講笑話。我知道,他怕我緊張,想借聊天分散我的注意力,消除緊張情緒。

車門鋼板被淹沒1/5時,車裡還沒有水,我開始嚐試推開車門,非常輕鬆就可以打開車門,並沒有傳說中的強大水壓。

顯然,此時是逃生的最佳時機。

池水趁開門的一刻擠了進來,我的腳已經浸在水中。如果現在就出去,試驗就太輕鬆了。我決定等水漲高些,再試幾次。

水淹沒車門鋼板1/2時,我的腳踝完全浸沒在水中。我嚐試推開門,水的壓力顯然增加了,但車門並非不能打開——車門被我推開了大約10厘米的縫。在我猶豫是否還要繼續推門的時候,力量鬆懈了。水將門壓回來,我只好再將門帶上。

如果想從車裡逃出,成年人完全有能力將車門一舉推開。危險,會是最棒的興奮劑。

水完全淹沒車門鋼板時,我開始第三次嚐試。水的壓力和剛才差不多。我將門推開些,水湧進來更多,壓力似乎稍小了些;我決定這次就出去,再加些力,門被完全推開。鬆開安全帶,我縱身入水。

1分29秒,推門出逃成功。此時,四個車輪還沒有全部落到深僅1.6米的池底。

Part 2:敲側窗逃生,成功

Corona、我和潛水教練第二次被吊到空中。這次,我會嚐試用工具敲碎側窗逃生。工具品種多樣,有幾元錢的剪刀,也有售價百元的救生錘,有木工用的羊角鐵錘,還有女士的高跟鞋。

價廉、鋒利的剪刀,如執匕首般反握揮動,將力量集中在鋒利的尖端,當可依賴壓強鑿穿玻璃。被各路媒體、論壇廣泛推薦的高跟鞋也被我帶上車,握住鞋的前掌,如鞭狀甩動以加長力臂,金屬的鞋跟一定可以敲穿玻璃。可以照明、發出閃光信號,也可以割斷安全帶、砸碎車窗的救生錘,是其中最專業的救援工具。此外,我臨時起意,在超市花28元買了一把帶著銹漬的木柄羊角鐵錘。畢竟,有它做個陪襯也不錯。

為了避免工具在水中失散,我用膠帶將它們串成串兒,放在呼吸器的旁邊。

車頭沉重,發動機艙蓋首先沒入水中。腳墊下的排水口沒有打開,車內還有積水。剛才的吊運使車體鈑金多處變形,門縫、踏板、煙灰缸,都有水沖入,車裡的水位升高很快。

左前門的車窗玻璃已經被淹沒過半,我左手握著應急氣瓶,右手抓起剪刀,反握著向被水浸沒的車窗砸去。

一下、兩下、三下……車窗紋絲不動;再來,一下、兩下、三下……玻璃仍是原狀。水卻不等人,又漲高了兩寸。

仰頭,深吸一口氣,換高跟鞋。我握著鞋的前掌,向後引臂,再向前揮動,鞋跟的尖端反覆砸向車窗的中間,玻璃沒有變化。水面距車窗的上沿只有不足一寸了。

用力欠起身、仰頭接近車頂的空氣,再呼吸一下。該「大腕」逃生錘出場了,勝敗在此一擊。但是,逃生錘的質量較輕,握柄距錘尖很近,力臂較短;無論敲與砸,無論是否引臂,車窗玻璃都紋絲不動。水的阻力保護了玻璃——黏滯了胳膊的揮動速度,也使車窗的受力被分散。

車窗已經完全被水淹沒,車裡的光線暗了下來,耳邊只有汩汩的水聲。我咬住應急氣瓶的呼吸嘴,瞇起雙眼,控制不讓鼻呼吸。現在,逃生的希望全部寄托於被我臨時找來當「龍套」的鐵錘了。我知道,還有一個備用氣瓶,潛水教練舉著的呼吸器就在我的耳邊,不用慌。

握住木柄,敲下。玻璃破了一個拳頭大的洞。 能夠感覺到,水還在向車裡湧。用錘頭將大塊的玻璃向外推出,再用木柄沿著窗框滑動兩週,消除零散的碎碴。右腿蹬地、左手撐門,藉助水的浮力,我從車窗一躍而出。

從手起錘落到躍出車窗,耗時27秒,逃生成功。

Part 3:擊碎前擋逃生,失敗

Corona被第三次吊到空中。車裡,除了我和潛水教練,副駕座位上新增了一位攝像記者——用攝像機記錄這次逃生的全過程。在水下,他將使用副駕座位下的氣瓶。在用完重新充氣的Spare air救生氣瓶後,我將和潛水教練共用氣瓶。

這次下水,我只帶了羊角鐵錘。現在,我只信任它。

車未入水,攝像記者已經戴好了面鏡、咬住了呼吸器,開始使用氣瓶供氧。車外沒有聲音,車內只有他沉重而快速的呼吸聲。顯然,他很緊張。潛水教練要他平緩心情、放慢呼吸的速度。但他的呼吸節奏並沒有任何改善。潛水教練開始和他開玩笑,以消除他的緊張情緒。

車的重量是三次中最重的。水很快就淹沒了發動機艙蓋。側窗已經被我敲碎,水像狼一樣撲了進來。我和攝像記者的嘴很快就要沒在水面下。

Corona頭重腳輕——車頭傾斜著扎入水中,車尾仍翹著不願下潛。潛水教練坐在後排座位,肩還在水面上。呼吸器被他按在水下,面鏡斜著耷拉在脖子上,看著攝像記者,和我一起不懷好意地大笑。

突然,攝像記者的呼吸變得急促,身體掙扎著向上,含混地大喊著:不行了,我嗆水了,我要出去。事前的潛水訓練此時發揮了作用,我將左手伸出車窗,左右擺動一下,再做出上升的手勢。吊車立刻將車吊起,Corona浮出水面。

檢查後發現,攝像記者過於緊張,呼吸器沒有咬正,水漏入口中,使他更加緊張,最終被嗆了一下。

第四次入水,車裡只剩了我和教練。備用的氣瓶仍是我獨自使用。事後證明,這樣的安排是正確的。

水完全淹沒了前風擋。雖然車身朝向西南,但頂篷遮擋了大部份陽光,車裡再次變得昏暗。本來清澈的池水,在車裡呈現出昏黃的顏色。距離不過三米的池壁,已經完全失去蹤影。環境的聲響衰減,耳邊只剩了自己呼出空氣擠壓水的機械聲。唯一的安慰是,潛水教練還在身邊。

舉起鐵錘,砸向風擋玻璃中間。一、二……十一、十二,砸了近二十下後,風擋仍然沒有碎裂的跡象。光線昏暗,坐在前排的我很難看清破壞的程度。我的心中隱隱有一絲涼意。

可能是水下勞動消耗體力的原因,承諾可用三分鐘的應急氣瓶已經消耗殆盡。潛水教練早有準備,將備用呼吸器遞給我,拍拍我的肩,我猜是讓我別急的意思。

深吸一口氣,將錘瞄準風擋的左上角,再次用力砸下。完全沒有水下勞動的經驗,也沒有面鏡幫助封閉鼻孔,我只能呼吸一下,屏住氣,用力掄錘砸兩下,然後再呼吸。如此循環,砸了十幾下,風擋只被砸了一個小洞。

眼前是昏黃的池水,一臂之外不見他物;耳邊是沉重的呼吸聲,雖然潛水教練在側,卻不能交流;手裡雖握著鐵錘,但冰涼的池水環繞著我,無法擺脫;那一刻,心中所想唯「絕望」與「恐懼」。

教練再次拍了拍我的肩。我推開車門,游了出去。

5分18秒。擊碎前擋逃生失敗。夾層玻璃無法擊碎。

受水阻力影響,高跟鞋逃生錘並不能擊碎側窗玻璃

試驗結果顯示,車輛落水後保持鎮定、積極措施自救,是成功逃生的保證。推開車門逃生是最直接、快速的自救方法。

受水阻力的影響,高跟鞋、逃生錘並不能擊碎側窗玻璃,貌不驚人的羊角鐵錘可以輕易擊碎側窗。需要強調的是,前風擋使用夾層玻璃,不能擊碎。如果車輛門窗均為電控開閉,且駕駛者力量孱弱,還是不要落水為上。

試驗證實,踹破前風擋或側窗、等待水慢慢浸入車輛、在頭上套塑料袋儲存氧氣、從後排座位或天窗逃生等方法,誤人性命。

車輛發生碰撞、翻滾、落水後,車門能否自動解鎖還是未知

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在對所有車型進行試驗時要求,車輛在碰撞後需保證至少有一個車門能夠打開,以作乘員逃生之用。目前參與測試的76款車型中,只有極少數車輛不能達到這一要求。

市售眾多車型在產品配置單中標明:具備行車落鎖和碰撞後自動解鎖功能。但C-NCAP沒有將這兩項功能納入考察範圍,目前也無這方面的統計數據。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北京暴雨中心 明代團城無積水 民猛拍磚
官媒去年《再迎大暴雨 北京有譜了》 今被指扇臉
半壁江山雨災 長江水位暴漲 全國防汛嚴峻
【楊寧】:誰要為北京大雨中冤死的人們負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