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課教材(高級):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77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公明儀(1)為牛彈〈清角〉之操(2),伏(3)食如故(4)。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5)之聲、孤犢(6)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7)而聽。(《弘明集.卷一.漢.牟融.理惑論》)

【註解】
(1)公明儀:春秋時魯國人。
(2)〈清角〉之操:操,琴曲。指〈清角〉這首琴曲。
(3)伏:低頭。
(4)如故:一如往常。
(5)蚊虻:虻,音「蒙」。吸血的蚊子和牛虻。
(6)孤犢:犢,音「讀」,指小牛。落單的小牛。
(7)蹀躞:音「蝶謝」,指小步徘徊在原地的樣子。

【故事闡述】

東漢有一名叫牟融的人,才高多聞,不但熟讀經史百家的作品,還精通佛理,所以當時有許多儒家學者都喜歡來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疑問。

不過牟融在對這些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並不引用佛典,而是引用儒家的經書。有人就問道:「您不是總說佛法內容博大深厚,為什麼您反而不用佛經講解我們的疑問呢?」牟子回答:「我想你們對佛典內容一定比儒家經典陌生,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我是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一定很容易了解。相反的,我如果引用佛典來對你們解釋問題,不就象對眼盲的人說明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悅耳的音樂,一點成效也沒有嗎?我之所以會這麼做,無非是想讓你們更容易了解佛理啊!」

牟融接着又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春秋魯國時,公明儀有一次彈琴給一頭牛欣賞,琴聲不管多悅耳動聽,牛卻始終沒有任何反應,自顧着吃草。後來他改彈一種類似蚊虻鼓翅聲,夾雜着落單小牛悲鳴聲的樂曲,牛馬上停止吃草,一面搖着尾巴,一面豎起耳朵,惶恐不安地聆聽。這和我三番兩次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是同樣的道理啊!」

後來人把這個故事濃縮成「對牛彈琴」,用來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高深的道理,或者是對某人談他沒興趣或不懂的事。

【討論】
(1)為什麼儒家學者都喜歡來向牟融請教問題?
(2)牟融回答儒家學者的問題時,都是引用哪一方面的經書來論述?
(3)牟融引用「對牛彈琴」的故事,你認為有貶低牛或者是罵那些儒家學者的意思嗎?
(4)「對牛彈琴」這個故事給你什麼樣的啟示?回想一下,你平日的待人處事中,有沒有做到針對不同的人說明問題時,會採取不同的做法呢?和同學分享看看。

【造句練習】

例:跟不懂音樂的人大談「如何用正統音樂洗凈人心」,會不會顯得有點對牛彈琴!
例:要學會針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面向回答問題,才不會最後落得對牛彈琴的結果。

【相似成語】
對牛鼓簧 對驢彈琴

* * *
【課後時間】

成語填空大考驗
(1)對( )彈琴 (2)( )入虎口
(3)畫( )添足 (4)望子成( )

【參考解答】
(1)對(牛)彈琴 (2)(羊)入虎口
(3)畫(蛇)添足 (4)望子成(龍)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三國時代末期,蜀漢被滅亡後,只剩東吳偏安於江東。因此西晉武帝任杜預為「鎮南大將軍」,派遣他領軍攻打東吳。杜預率軍進擊戰況順利,短期內即攻下吳國多座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多人被俘虜。
  • 王章,字仲卿,是西漢泰山巨平人。他在朝廷做官時,以直諫敢言聞名。王章出身貧困,當他年輕還是個窮學生時,只和妻子兩人住在長安。一天,王章生了重病,家裡卻沒有被子可讓他覆蓋取暖,只能躺在用麻草編成供牛御寒用的衣物裡。
  • 對於如何治理百姓,孔子說:「使用政令去引導人民,用刑罰來約束人民,人民只會求得免於犯罪受罰,卻不會有知恥之心。使用道德來教化引導人民,用禮制來約束人民,人民不但會有知恥之心,也會改正錯誤返回正道。」
  • 蓋廊廟建築所用的木材,不是一棵樹上的枝幹能完全提供的;用狐狸腋下白毛皮所製成的暖和輕柔的裘,也不是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皮所能完全供應的;一個國家的治亂安危,存亡榮辱,也不是靠國君一個人的能力就能承擔,必須憑借眾多朝臣同心合力才能做到。
  • 春秋時,宋國大司馬華費遂有華多僚、華貙(音「出」)、和華豋三個兒子。長子華多僚是宋元公身邊的親近侍臣、華貙為少司馬、華豋則流亡在吳國。
  • 唐玄宗很器重蘇頲,準備倚重他作為宰相,對他的禮節待遇和諮商問題,和其它大臣都特別不同。在下令任命他為宰相的前一天,玄宗秘密行動,不想讓左右大臣知道,等到天黑後,玄宗才命人寫詔書。玄宗詢問侍臣說:「宮廷外是誰值夜?」就派人拿著蠟燭去叫來,人到了一看是中書舍人蕭嵩。
  • 無妄,是《易經》卦名,卦象是下震上干。《易經》六三的爻辭是:意料之外的災禍。有人將牛系住,過路的人把牛順手牽走了,同鄉的人因為丟牛而無故招來懷疑和搜捕的災禍。
  • 春秋時代,齊國爆發大飢荒。黔敖在路邊準備了食物,供應飢餓的路人來吃。有一個飢餓的人用衣袖遮着臉,拖着疲累的腳步,跌跌撞撞地走來。
  • 西晉時,有個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長相併不討好、口才也笨拙。當時,他決心要做一篇述敘三國時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傳開,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陸機,便十分不以為然,把它拿來當作笑談。
  • 戰國時代,齊、楚、韓、趙、燕、魏等諸侯國,以合縱政策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趙國派遣使臣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說:“您安排了帶領兵隊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遣臨武君為將領。”魏加說:“我年少時喜歡射箭,我想用射箭做個比喻,可以嗎?”春申君說:“可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