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舊金山與電影藝術展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怡文舊金山報道)世界上有多少人知道舊金山?很多人並沒有到過舊金山,卻喜愛舊金山,他們對舊金山的印象多數是來自電影。參觀完舊金山與電影藝術展,人們才知道舊金山爲什麽象塊磁鐵,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人和電影愛好者。

周五(6月8號),在五街和米慎街交匯処的舊金山老薄荷大廈(the Old Mint),舊金山博物館與歷史協會(San Francisco Museum and Historical Society)舉辦新聞發佈會,介紹即將在6月16號開幕的“舊金山與電影藝術展”。

這個藝術展的主題是:追夢者——舊金山與電影。展覽分成“人生如夢”、“創業初期”、“夢工廠”、“黑暗年代”和“中國城今昔”等幾個部分,展出文物包括文本面板,照片,海報,古董相機,電影道具,明星畫作等,從不同側面勾勒出舊金山與電影的不解之緣。

舊金山與電影藝術展館長米格爾‧邦達(Miguel Pandas)畢業于舊金山大學電影製作專業,做過電影導演。他說:“這個展覽展現的是舊金山電影,它的一個亮點主要體現在默片時代。當時,有很多重要影片是在舊金山拍攝製作的。比如,查理‧卓別林曾在這裡工作,一些好萊塢著名導演曾來這裡拍電影。”

展廳裏的卓別林蠟像栩栩如生,讓人不覺聯想起《淘金記》等默片時代的傑作。

這次電影藝術展的另一個亮點是“黑暗年代”,指的是二戰后到五十年代初的一段歷史。這部分展出了一些海報,當年的原版電影海報。

海報收集者、藝術家埃迪‧穆勒(Eddie Muller)說,他收集了幾百張電影海報,這裡展出的只是很少的一小部分。收集這些海報非常不容易,世界各地,一個城市也許只有一家小商店裏有這種海報。

他說:“過去,電影海報是由國家銀幕服務局發行的,後來,海報變成了買賣,形成了市場,這是當初沒有想到的。現在,有了互聯網,一切都變了。你坐在電腦前,就能看到美國、日本、阿根廷,隨便哪個國家的電影海報。”

穆勒認爲,海報濃縮了一部電影的主題,必須吸引觀衆去看電影。在過去尤其如此, 人們主要靠海報了解影院放映信息。現在,電影海報就不那麽重要了,人們很可能對它不感興趣。

展覽還有一部分專門介紹舊金山的中國城電影。館長米格爾‧邦達說:“這部分展覽明為‘中國城今昔’,主要介紹電影裏是怎麽看待中國城的。中國城很有名,但是在很多很多電影裏,比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電影裏的中國城給人一種神秘,邪惡,危險的印象。後來稍有改變,特別是二戰中,因爲美國和中國是同盟國,不想對中國人有負面影響。”

邦達說,電影中對華人的歧視直到王穎導演的《尋人》(Chan Is Missing,1984)上映后,才有了很大轉變。王穎生於香港,畢業于奧克蘭加州藝術學院,電影《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1993年)也是他執導的。

電影藝術展覽還展出了五十年代的好萊塢明星金‧露華(Kim Novak)的繪畫作品,這十八幅畫作屬首次與公衆見面。展覽正式開幕的16號當天,金‧露華將特來與公衆見面。

(責任編輯:葉清青)

相關新聞
組圖:苗北藝文中心 百年盆景藝術展
基隆市議會藝術展  胡達華釘畫展
律師:五千年文明的藝術展現
「神韻的藝術展現有一種獨特的優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