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妮法國報導)法國經濟學家比沙萊(Jean-Luc Buchalet)和薩巴蒂爾(Pierre Sabatier)最近共同合作出版了一本新書,名為《中國,一顆遲爆炸彈》。該書白色封面,紅、黑字體,一條灰龍旋繞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封面下半部份的紅色底面上,用白色字體寫的導語:「泡沫經濟、社會失衡、環境威脅:一個(政權)系統的結束?」兩位專家用了161頁的篇幅,精闢地分析了有關中國的經濟增長不健康的根本所在。
中國經濟高增長沒有帶動家庭消費
精於研究亞洲地區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比沙萊和薩巴蒂爾對中國的經濟現狀有著犀利的眼光和強有力的說服力。似乎能洞燭先機。他們認為,透過經濟繁榮的表面,中國正處在各種各樣巨大的社會、經濟、環境等問題的失衡狀態之中,未來的時間裏,這些失衡因素就會導致重大危機的爆發。
比沙萊首先分析說,30年來,中國的經濟能持續增長的確是個例外,經濟增長率平均值高達10%,在經濟史上還沒有過先例,且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這個比率甚至超過了10%。究其原因有二,第一是「文化大革」後的追趕階段,如同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和德國一樣。第二是外來投資熱潮的爆發階段。在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大量的外國公司到中國建廠,通過轉讓技術,以達到將其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又再出口到世界各地,使得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由原來的3—4%猛漲至今天的11%以上,這是史無前例的。被壓低的人民幣與美元的兌換率和低廉的工人工資,加上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使中國成為了世界的工廠……但是有一點要提請注意,中國大眾的家庭消費並沒有參與到這種高增長當中。
泡沫經濟背後的危險
2009年,金融危機致使全球經濟衰退,危機的高峰和低谷期間,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降低了8%,就連德國也降低了6%至7%,唯獨中國例外。這個對外貿易量相當於世界總量四分之一的國家,它如何抵禦金融危機的呢?
比沙萊分析說,那是因為中共政府重新搞起凱恩斯主義。在面對經濟衰退,工廠倒閉和社會動盪的不安因素面前,中共政府採取的是瘋狂式對外擴張性的經濟政策。為此,中共當局利用銀行作槓桿,然後,以低得令人難以置信的利率進行借貸,在2007年到2010年的三年間,貸款增加了70%!這種傾貸方式的资金,以達到200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的30%。
由於貨幣政策的失控,中國已經成為通貨膨脹造成經濟過熱的國家。後果是,因為中國的利率異常地偏低,因為沒有回報造成投資下降。當所有的人都不加算計地借款投資,那麼錢的成本費就成了負值,導致通貨膨脹。
比沙萊還解釋說,中國這種泡沫式經濟在房地產方面表現的最嚴重。房價飄升,人們都說西班牙的房地產業泡沫很厲害,他們人為地壓低利率和靠歐盟的補貼,建築道路、橋樑、機場等都是空置的,人為的製造了房地產泡沫,其房地產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而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更大,這個比率已經超過15%。
再有就是食品和能源的通貨膨脹高達40%,對家庭購買力造成巨大壓力,特別是對於龐大的流動外來打工群,他們找住房和匯款回家越來越困難,社會經濟增長緊張局勢正不斷上升。在過去的三年裡,家庭消費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上一直呈下降趨勢,加上貧富懸殊不斷加大,中國人其實是沒有更多的消費空間了。 在西方國家,工資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5—70%,而在中國,僅佔47%。
中共欲推動國內消費 徒勞無果
隨著阿拉伯之春的蔓延,中共當局為了減壓,一度允許大幅加薪,反而造成整個脆弱的工業企業向下搖擺。許多私人公司因為得不到銀行的貸款,陷入資金困境之中,結果,更放緩了工業生產。
要重新定位國內消費水平,那是需要消費者接受並有能力來消費。可是,整個中國社會退休、社保、免費教育等福利基本是殘缺的。反過來,如果中國政府實施社會福利保障,這將會削弱公司經濟利益,生產成本也會上升,也許會破壞了中國的經濟模式。
不可持續性的強勁發展模式
以單位創造財富所耗的材料看,中國須8公斤而亞洲是3公斤,美國需 0.7公斤,法國是0.3公斤。這種浪費的程度表明,中國的經濟模式仍然是陳舊的。同樣,在能源消耗上,以生產同樣價值的財富計算,中國需要比歐洲高出5倍的能源。這就是為甚麼中共當局人為地把物價壓到最低,恐怕物價上漲引來人民的反抗。
在農業方面也是一樣。中國農業肥料的消耗,以每公頃來計算,耗量是美國的6倍,加上對農藥的濫用,使得農業食品的消費往往是不利於健康的。對此,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傾向消費外國產品,更促成了食品價格的通脹。
最後,中國政府還將拿「雄厚」的能源資源,為承諾重新定位提升國內消費的增長:考慮到每1000名居民擁有200輛汽車,相比今天是60輛,在歐洲是600輛。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將很快就消耗完全球所剩石油……這必然會導致與西方國家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
中國已現經濟衰退跡象
兩位經濟學家在書中說,諸多經濟指標顯示,自今年初以來,中國經濟已出現明顯放緩跡象。然而,在一個無法有反對聲音、不透明的政治制度裡,這一現象的暴露肯定會需要一段時間。在當下西方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西方投資者都紛紛把希望轉向發展中國家。然而,中國未來的困難局面將會更加殘酷。
作者簡介
薩巴蒂爾(Pierre Sabatier)和比沙萊(Jean-Luc Buchalet)分別是法國一家獨立經濟和金融研究事務所—PrimeView的經濟學家,均專長於亞洲經濟研究。該事務所以出版經濟、社會、科技、政治和環境等學類刊物為主,旨在探究現代社會的未來發展模式和前景。
作者薩巴蒂爾是PrimeView的創始人。他曾與人合作出版了兩本經濟類書籍:一本是《La Chinamérique, un couple contre-nature》(中美, 違背自然規律的一對情侶);一本是《Rigueur ou Relance?la politique économique face à la dette》(對國債的經濟政策是收緊還是重新放貸?)。薩巴蒂爾同時也是經濟分析協會Cercle Turgot的成員,該協會聚集國際最好的金融和經濟專家,旨在鼓勵金融經濟領域作家,以促進科研和教學為宗旨。
作者比沙萊於1982年畢業於法國國立農學院(Ingénieur Agronome),是法國經濟分析協會成員。在多年的金融經驗中,對中國經濟研究情有獨鍾,他個人還於今年3月出版了一本同樣與中國有關的書《Chine, la face cachée 》(中國,隱藏的一面)
(責任編輯:王樺、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