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狀元糕的由來

味蕾

人氣 19064

「狀元糕」是中國傳統的糕點,雖然它的作法、食材、外形和風味因地而異,但都含有祝福之意。因為它的吉利名稱,許多考生在考試前都會買來吃,祈能金榜題名。而台灣的「狀元糕」是把蓬萊米製成粉狀,放進木製的模具後,再加入花生粉或芝麻粉的內餡,經蒸熟成形後即可食用,趁熱吃入口即化,放冷吃香Q帶黏,深受老少喜愛。相傳狀元糕的由來,還與唐明皇有關。

「台灣狀元糕」是以蓬萊米磨成的粉末為主要食材。(攝影: 彩霞/大紀元)

餡料採用花生糖粉或芝麻糖粉。(攝影: 彩霞/大紀元)

特製的檜木容器和小木塞。(攝影: 彩霞/大紀元)

容器的底座有個小洞孔,可導入熱蒸氣。(攝影: 彩霞/大紀元)

鍋內的熱蒸氣被導入蒸氣管座。(攝影: 彩霞/大紀元)

蓬萊米粉填滿容器,餡料包入蓬萊米粉內部後,再撒一些在上面,以辨別口味。(攝影: 彩霞/大紀元)

容器插入蒸氣座,蓋上小蓋子,用熱騰騰的蒸氣,約15秒可蒸熟蓬萊米粉。(攝影: 彩霞/大紀元)

容器插入蒸氣座,蓋上小蓋子,用熱騰騰的蒸氣,約15秒可蒸熟蓬萊米粉。(攝影: 彩霞/大紀元)

用木棒頂起容器內的小木塞,狀元糕也順勢被頂出來,夾出狀元糕即可食用。(攝影: 彩霞/大紀元)

感謝台北市的饒河觀光夜市,現作現賣、傳統手工、古早味狀元糕的孫老闆配合拍攝。(攝影: 彩霞/大紀元)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因諡號「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而又名「唐明皇」,享年78歲(685-762年),在位45年(712-756年)。因為曾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祖父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祖母武則天的「貞觀遺風」,以及他本人的「開元之治」,使唐朝達到史無前例的盛世。

唐明皇晚年因寵幸楊貴妃而驕奢淫逸、不理朝政,貪污腐敗的丞相楊國忠亂政,導致為禍七年的「安史之亂」,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762年),玄宗駕崩,得年78歲。從此唐朝由盛而衰,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戰事不斷、民不聊生,終至唐朝滅亡。

唐明皇天賦音樂才華,擅長於琵琶、羯鼓,又能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等百餘首樂曲。後人稱戲班為「梨園」,也是因為他選樂工,宮女在禁院的梨園中歌舞的典故。

一日,唐明皇與太監們微服出巡,到了浙江西塘鎮,循著絲竹之聲,信步來到了一間糕點小鋪,老闆是位飽讀詩書、侍親至孝的年輕人,請來戲班子正在慶賀相依為命的父親壽誕。唐明皇也隨著音樂的節拍搖頭晃腦、陶醉其中,也跟著大家拍手叫好,完全忘了自己是皇上。歡樂時光總是過的特別快,唐明皇的肚子也餓的咕咕「唱歌」,太監趕緊呈上年輕人做的糕點,唐明皇吃起來鬆脆香甜,美味可口,既飽了口福又飽了耳福,龍心大悅。

回宮後的唐明皇,無法忘懷西塘鎮糕點的美味,於是下令太監前去西塘鎮購買。風塵僕僕的太監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了西塘鎮的那間糕點小鋪,誰知人去鋪空,詢問鄰人後得知,年輕人帶著老父赴京科考。唐明皇聽了太監的回報後暗自盤算,如何在成千上萬的考生中,找出那位做糕點的年輕人呢?靈光乍現的唐明皇,想出了一道特殊的考題——論「民以食為天」並實做「糕點」。

途中,年輕人的盤纏不幸被偷,於是父子就做糕點沿路叫賣,賺取旅費,辛苦的來到了京城,總算趕上了科考。皇天不負苦心人,年輕人奮筆直書、行雲流水,不一會兒的光景,繳了試卷後,又得心應手的做出美味的糕點。唐明皇看了他引經據典、才氣橫溢的好文章後,又嘗了一嘗糕點,果然是種那日夜所思、鬆脆香甜的好滋味,當下就欽點該年輕人爲狀元,同時也把這糕點賜名為「狀元糕」。

「狀元糕」的種類因各地的作法、食材、外形和風味而不同,但都含祝福之意,各具特色。例如浙江的「西塘狀元糕」是用糯米粉、白糖、花生粉或芝麻粉、桂花等做成的糕點,鬆脆香甜,十分可口,直接吃像吃餅乾,也可泡開水吃。

浙江的「象山狀元糕」,又稱為「夾沙糕」,因切片食用時,每片均呈「白紅白」三色相「夾」,以及軟「沙」粒的糯甜口感而得名。它是將糯米粉和粳米粉(6:4)混勻後,與白糖拌成白糖米粉,與紅糖拌成紅糖米粉,底層鋪白糖米粉,中間鋪紅糖米粉,上層鋪白糖米粉,蒸熟成三色糕,再描繪花卉圖案,或印上紅字的「福」、「祿」、「壽」、「喜」、「發」、「狀元」…等,做為各種酒宴喜慶的糕點。又因學生高考時希望高分錄取,就在夾沙糕上描寫「狀元」二字,故名為「狀元糕」。

上海的「楓涇元糕」,採用粳米磨成粉,拌入白糖(或蛋黃、椒鹽、松子、香草、玫瑰、桂花)後劃片,蒸熟開片,炭火烘烤,使正、反、邊的三面呈金黃色,片片薄如蓮瓣,鬆脆香甜,美味可口。拌入「桂花」代替棉白糖的狀元糕,老幼皆喜、最為熱銷,素有「生病人吃不壞,健康人吃不厭」的美譽。

上海的「金澤狀元糕」產於青浦,是澱山湖區的著名特產。採用粳米磨成粉,拌入「白糖」,經蒸、切、焙、烘而成,色澤金黃,片薄鬆脆,味甘氣香,入口即溶。若拌入「松子粉」代替白糖者稱為「松子狀元糕」,若拌入「椒鹽」代替白糖者稱為「椒鹽狀元糕」。

廣東的「廣府狀元糕」是用糯米磨成粉,拌入「杏仁」、白糖精製而成,故又名「杏仁糕」,用特製的印模,在糕上印出「吉祥如意」的字樣,每塊如手指般大小。廣州地區的小孩在啟蒙入學時,都要購買狀元糕去祭祀孔子,或作為「束修」贈送給老師的見面禮。

原名「油麻糕」的「潮安狀元糕」,因為潮安縣孚中村黃氏子孫「黃仁勇」高中武狀元而得名。採用炒熟的黑芝麻磨泥、煮熟後,拌攪成糰、抹平成型,冷卻後切成菱形塊狀,呈黛色,味香清甜,脆嫩爽滑,它更是黃氏族人於正月初一作爲祭祖的素供品。@*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靈光乍現的來不及
【美食典故】入鄉隨俗的大阪燒
【美食典故】善感動仙的桂花酒
【美食典故】年少無知的一條龍包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