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BBC驻上海记者沙磊)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學校周邊都會架起警察路障,鄰近的建築工地也被下令噤聲,全國又再陷入為期兩天的高考熱。今年有915萬高中生參與這場艱辛無比的大學入學考試。
評論人士說,對於多數人來說,那代表著一整年累積下來的臨時抱佛腳,不斷操練歷屆試題,更大程度上是死記硬背的學習。
實際上,從學生、家長、老師到決策者,幾乎所有人,都似乎接受了這是一個把創意從學生身上壓榨乾淨的制度。
儘管如此,中國的考試機器把這樣的壓榨進行下去,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歷年屢見不鮮。
高考壓力 |
■ 全稱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
■ 1955年首次開考 |
■ 文化大革命期間停頓,直到1977年12月恢復 |
■ 現於每年的6月7至8日舉行 |
■ 今年全國考生人數915萬人 |
■ 中國語文、數學和外語為必修科 |
■ 香港、澳門和台灣有意報考中國內地大學者須報考另一個招生考試 |
就在最近,一批照片在網上傳出,顯示湖北省某中學的學生在打氨基酸點滴來提升能量,點滴瓶高懸在教室的天花板上。
**苦不堪言?
然而,高考的擔子是否就只能是如此的重?如此的痛苦難堪?
過去一年,BBC貼身採訪了一家上海中學的學生,把準備應考中國最大型考試的真實一面刻錄下來。
上海市閘北第八中學有將近500名高中生,分佈於三個班級。從收生能力而言,它在全區10家公立學校中排在下游。
不過,對於初次到訪的客人來說,最讓人意外的是,世界上所有能力較弱學生聚集的學校都會面對的紀律問題,在這家學校完全找不到絲毫痕跡。
校舍現代而明亮;學生穿上那綠色的運動服,光鮮整潔;課堂秩序井然。每年每名納稅人花在每名學生身上的費用略多於2000美元。
而且跟中國許多學校一樣,那種生吞活剝的密集考試操練,在這裡隨處可見。
**埋頭苦讀
試想像一個絕望的考生在一個名叫考試的跑步機或踏車上拚命奔跑的形象。18歲的馬麗正好符合這樣一個背景。
馬麗的父母在1990年代到上海打工。成績優越而又勤勞的她,每天上學10個小時,回到家還要多用六個小時來複習。
她說:「這樣的學習生活很讓人急躁,沒有多少時間能放鬆一下。但是我們都是這樣,大家互相鼓勵。」
馬麗希望到上海海事大學修讀航運物流。她很適合用來描繪中國教育制度之下經常被忽略的一面。
馬麗的父母是在1993年移民到上海的農民工。上海推行普及教育至今30年,她也因此受惠。
家境富裕的學生通常能進入好的學校,繼而升上好的大學。這方面中國跟許多地方沒有兩樣。
但是在防止機會差距擴大這方面,上海這裡的教育系統似乎比其他地方更為有效。
「失敗的恥辱我最清楚不過」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上海在數學、科學與閱讀能力測驗的分數都位居世界之首,使這一點更為突出。
報告所使用的數據並非只來自上海的精英生,而是從一個橫切面對不同能力學生的分數進行分析,這其中包括了外來工子弟。
**十指有長短
然而,要找到一位沒那麼日理萬機的同學也並非難事。
在中國學生成績至上的洪流中,丁振偉可以說是一股清泉。他把目光稍為放低一點,希望到一家二線私立院校學習室內設計。
他對自己在高考中取得中等成績很有信心,於是決定順其自然,學校下課後也沒花太多時間複習。
他說:「哪怕我考不上,我還是會尋求別的成功途徑。」
事實上,閘北八中每年都有80%畢業生能考上一、二流大學。在這家中學專門取錄困難學生的背景下,這樣的成績讓人眼前一亮。
但是,這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市場供應過剩的徵兆。
過去10年。中國大規模擴展大學學位到目前的3000萬個。這讓中國成為世界上學位最多的國家。
這無助於改變知名學府一位難求的局面,也許還反而導致一些學生開始質疑為了高考而寒窗苦讀的意義何在。
說到底,要是最終還不過只考得上一家生產失業大學生的學校,何苦還要去承受那些壓力和焦慮?
今年參加高考人數比2008年下跌了超過100萬。一些專家開始懷疑,這是否意味著「高考疲勞」的出現。
不過,認為高考太重要,不惜再三闖關的學生仍大有人在。
19歲的王鈺在上一屆高考中考不夠分數,今年在閘北八中重讀高三。
她說:「失敗的恥辱我最清楚不過。」
她這次立定決心考好高考,好跟早就開始大學生涯的同學們看齊。
優良示範
中國的教育決策者其實早就認識到高考制度的缺點,只是他們在推進平衡和全面教育方面改採取的措施卻相當有限。
在閘北八中這裡,可以看到學生們開始接受把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裡的培訓。閘北八中有500名高中生。
上海的教師都給安排接受全面培訓,當局也許下承諾,要削減那沒完沒了的學習時間。
上海是中國最先限制作業數量和強制每日體育鍛鍊時數的城市之一。當然,執行程度如何又另當別論。
在閘北八中,體育鍛鍊似乎也不過就是每天在操場上那幾分鐘的集體體操。
中國民眾似乎普遍認同,整個社會仍然過於倚重備戰考試,真正用來做學問的時間所餘無幾。
要是閘北八中的考生們真的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創造者、領袖和思想家,那整個教育體系就必須加快改革。
不然,按照一些評論人士的說法,中國要維持經濟增長不致脫軌,將會步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