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對於受到嚴格政治審查閹割的中國媒體,社論經常是關於一些無關痛癢的雞毛蒜皮的社會事件。但是《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卻似乎是一個異數,其社論經常「語驚四座」但卻招來眾人的口誅筆伐。它曾經發表過「駱家輝是美國新殖民主義代表」的驚人言論,其最近一篇「適度腐敗論」又激起軒然大波。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探討《環球時報》近日提出的「適度腐敗論」及這一言論在中國民間引發的強烈反應。
《環球時報》近日在一篇社論中說,腐敗存在於所有的國家,包括中國。中國不可能把腐敗清除的比其他國家更加徹底。相反,文章說,關鍵是保持腐敗在一個公民可以接受的程度。這篇社論把中國和其他也面臨腐敗問題的亞洲民主國家相比較,「中國可能是亞洲國家當中『腐敗痛苦感覺最敏銳的』」。但是不幸的是,對於這個痛苦沒有快速治療的藥方,因為「中國腐敗無法通過打擊或者通過改革來消除……這是一個根植於中國社會發展整體水平的問題。」,因此「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
「你可以適度腐敗,所以我可以適度抗議!」
在其他國家,這幾乎是一種挑釁性或是特別有趣的陳述。但是中國不是其他國家,這個社論激起了全國及社交媒體的懷疑,嘲笑和諷刺。這個社論令人驚訝之處不是承認腐敗是廣泛存在的問題,而是告訴讀者,他們應該強迫自己接受「適度水平」的腐敗。該文章看起來似乎偏離共產黨所說下決心跟腐敗作鬥爭的官方立場,並且說它願意接受一些腐敗,這篇社論已經不知不覺加強了許多人對他們政府及其真實意圖的不信任。
一名著名中國法律學者徐閔忿然調侃說,「是的,我們也應該理解,適當數量的高速公路撞車,適當程度的有毒牛奶,食品中適當數量的皮革,適當程度的刑訊逼供,適當數量的強迫拆遷補償,適當減少貪污公款,新聞適當程度的撒謊,適當歪曲真相,適當屏蔽民意,適當社會退化,適當喪失文明……」。
一名網友用一句話總結了微博上的反應,「你可以適度腐敗,所以我可以適度抗議!」
對於這篇社論巨大關注突顯了中國人對於中國社會現狀一些深層次的信念和焦慮,其中包括腐敗,法治和民主。
在最近幾個月,最高中共領導人,從胡錦濤到他的繼任者習近平,都大力強調反腐敗。也許最令人難忘的講話來自溫家寶總理,他在薄熙來倒台之後說,「我們都深刻的認識到:腐敗是對於執政黨最大的威脅。」他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如果不妥善解決,政權的性質就會改變,並可能結束其統治。」
嗅出了共產黨真實的信念
但是不清楚,共產黨的反腐敗運動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民眾認同。儘管共產黨努力把薄熙來倒台當作法治的勝利,許多人懷疑,中國最高領導層當中權力和財富不可分割的聯繫,將會阻礙他們實現反腐敗的承諾。許多中國讀者從《環球時報》這篇社論中嗅出了共產黨真實的信念。
社論也觸及公眾深層次的焦慮。他們質疑是否尋求民主是解決社會弊病譬如腐敗的最快捷途徑,以及困惑是否更漸進的方式可能更好的改革中國。今年早些時候,青年意見領袖作家韓寒點燃了熱烈的全國範圍的有關中國民主道路的辯論。
不像其母出版物《人民日報》,其版面充斥著單調乏味的官腔,《環球時報》通過販賣它的民族主義和爭議話題建立起它自己的商業模式。它的社論和國際事件報導經常看到諸如「西方最應該對敘利亞的混亂負責」和「美國攻擊中國的新戰略:胡蘿蔔加大棒」的題目。而該報的市場定位是具有爭議性的。
是否有可能,整個這場關於腐敗和民主的討論不是偶然的,而實際上是《環球時報》精心打造的營銷策略?或許是,或許不是。但是主編胡錫進顯然津津樂道於這種爭議。中國公眾也不出意外的抓住這樣一個機會來表達他們的不滿,盡情批評和嘲笑某個官方目標。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