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2年06月07日訊】1984至1994年,我在中南海從事立法工作,在紫陽領導下,親歷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及人治向法治變革。1989年5月,他因反對鎮壓學生民主運動而下台,被軟禁16年去世。七年來,每逢忌日,我到紫陽家瞻仰,與他心靈對話。
在祭拜中親近紫陽
2005年1月17日,紫陽仙世,我到紫陽家的靈堂悼念。次日我在首師大的食堂晚飯後,被警車跟蹤,我騎自行車逃脫。警員連日到處搜尋,我在朋友們的掩護下連連躲過,寄居在外。1月29日,送別紫陽那天凌晨5時,警員在八寶山公墓外蹲守抓我,我未能見到紫陽最後一面,遺憾至今。每年忌日,我都前往紫陽書房祭拜,為防止被警方監控堵截在家中,每次提前數日出走輾轉迂迴而去。
2006年1月,紫陽週年忌日之際,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94歲的弗里德曼深情寫道:「1988年9月19日,與趙紫陽會談,給我留下了智慧與高品格的印象。一個人對經濟的感受是天生的,不是從教育中學得的。有些人沒有受過經濟學的教育,但卻對經濟有著很好的直覺。趙紫陽是這種人,他展示著對經濟情況的老練理解和對市場運作機制的熟悉,對改革的各種建議和考慮敞開大門……」(詳見下篇《趙紫陽執政風格及理念》)
同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去世,美國總統布什說:美國失去了一位最偉大的公民,他是革命性的思想家、傑出的經濟學家,他的工作促進了人類的尊嚴和自由。
2007年1月17日,紫陽兩週年忌日,我和老家訪民夫婦一同來到富強胡同6號。這是三進四合院,暗紅大門,原「警衛」班已撤走,只留下兩名門衛。第二個小院是紫陽書房,內院是紫陽的夫人梁伯琪和家人的起居室,紫陽的骨灰存放在那裏。
紫陽次子趙二軍把我引進書房,屋內陳設保持紫陽生前使用的狀態,牆上的時鐘停在紫陽離去的7時零1分,布衣青衫的紫陽像,隨意灑脫,在花叢微笑,使人備感親切。
紫陽書架上方的牆上,掛著兒女們敬獻的大幅輓聯:
支持您的決定是我們不變的選擇
能做您的兒女是我們畢生的榮幸
我送上為忌日而作《趙紫陽與弗里德曼》文,紫陽家人對弗里德曼的辭世感傷,並把《趙紫陽紀念文集》(香港出版)送給我,告之其中有弗里德曼的悼紫陽文,書中編入了我的五篇文章;又把紫陽的紀念卡送給與我同來的訪民夫婦,內頁:「謝謝大家,梁伯琪攜全體子女及孫輩贈。」這是為2004年1月29日在八寶山送別紫陽印製的。
紫陽下台,從中南海清華堂搬家至此。當時我在國務院擔任秘書,曾和同事來此尋訪。後來路過,我總是繞進戒備森嚴的紫陽家門口徘徊,卻不敢敲門。紫陽離世後,我來到靈堂悼念,趙五軍引我到紫陽書房,書架上《論法的精神》(孟德斯鳩)、《法哲學原理》(黑格爾)、《和諧與自由的保證》(德,威廉.魏特林)、《人性論》、《物性論》、《公有法典》等書,均被翻看舊了。紫陽的最後歲月,這些書相伴,孤獨地思考和關注我國的未來。
2004年秋,紫陽離世數月前的某日,一群訪民在門外齊聲高呼:「紫陽,你好!」紫陽在屋裡聽到,要人傳出話,表示感謝。常有一些求告無門的訪民,冒著被抓的風險,在富強胡同裡徘徊。
1992年清明,我隨原國務院副秘書長顧明到南長街會計司胡同探望胡耀邦夫人李昭,警衛戰士告訴我,時有外地農民訪民叩門進來,向耀邦遺像磕完頭就走。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歷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宣傳部長、中共主席的胡耀邦曾住在富強胡同6號的此院。1977年起,耀邦冒著政治風險,力排眾議,為中共歷次政治運動中所造成的300多萬件冤假錯案平反,使兩千萬人結束了苦難。其中1980年4月2日下午5時,冤獄18年而求告無門的右派份子葛佩琦登門上訪,耀邦把材料批轉中央組織部陳野平副部長,冤案得以平反。
我把在紫陽家拍攝的照片發給師友們分享,收到地中海畔的黃河清先生為訪民燒紙錢祭紫陽的照片題詩:
一張一火豈冥錢,直是平民淚血濺。
曾找紫陽能吃糧,如今慘酷誰人憐!
漫天大雪祭英靈
2008年1月17日,紫陽三週年忌日,北京大雪紛飛,一片銀粧素裹,似天公在致意!
紫陽書房裡擺滿了花籃,緞帶上的致詞情真意切:「駕鶴三載,德余萬年——李銳、李普、宗鳳鳴、孫大午、王建勳敬獻」(前三位為1937年參加革命);「紫陽先生,我們看您來啦!——天安門母親」;有紫陽的秘書白美清(原國務院副秘書長)和李樹橋,經濟學家周其仁等以及北京市民和河南老鄉送的花籃;一盆盛開的桂花樹,清香四溢,緞帶上:「瑞雪漫天祭忠魂。」還看到杜星垣(90歲,原國務院秘書長)來此祭拜的簽名。
下午3時許,原新華社副社長90歲李普夫婦、原副總編88歲彭迪(均為1938年參加革命)走進書房,趙二軍急忙上前,攙扶拄著枴杖的李普,送上精美的《三週年祭》紀念卡,介紹說,封面上盛開的白玉蘭長在書房窗前,父親生前很喜歡。
趙二軍向李普誦讀每年掛在紫陽像旁的對聯:
2006年,倡民主堅守良知家人為你驕傲,今西去終獲自由風範永存人間。
2007年,坦蕩蕩眠舊居誰能蓋棺論定,笑呵呵看天下公道自在人心。
2008年,際會風雲終無悔,不臥青山亦安然。
大家圍上來觀看,三位老人向紫陽像深深地鞠躬。
在休息室,李普問:「近日有何壓力?」
紫陽之女王雁南(原名趙亮)說:「不少人被警方看管在家中,不讓前來祭拜。胡同兩頭均有便衣人員。」談話間,她不斷接到電話告知被警方監控未能到訪並致意。
王雁南說:「陶鑄百年誕辰,其紀念文集編入父親在上世紀70年代發表在《人民日報》的憶陶鑄文和合影,被有關方面強行撤下」。李普聽後沉默而無語。
彭迪問:「在八寶山送別時,紫陽遺體上是否覆蓋著黨旗?我看到的送別相片上沒有黨旗,事實究竟如何?」
趙五軍說:「事實是蓋了黨旗,有相片為證。對於是否要覆蓋黨旗或由那些領導人來,我們家人從未提出任何要求。」
王雁南說:「我們只要求官方對父親有個《生平》,就像任何一位幹部去世,都有《生平》,對父親下台的15年要有一個交代,怎麼寫都可以,結果卻沒有《生平》,連一個字也沒有。」
趙五軍扶著李普,趙二軍扶著彭迪,跨出休息室,在漫天大雪中散步,三位老人不時地停下來聊上幾句關於紫陽的話題。
「六四」難屬的追思
2009年1月17日,紫陽四週年祭日,是紫陽下台和「六四」事件二十週年,富強胡同周圍戒備森嚴。上午10時,大門打開了,有人出來,我趁勢進去,經警衛盤問獲准。更早來此的路透社記者儲百亮等西方記者,被門衛以「外國人不得入內為由」攔在門外。
正在接待來訪者的趙二軍和王雁南得知不少人被攔,到大門外,向來訪者致謝。
回到院子裡的王雁南告訴我,好幾位新疆人被擋在門外。我問:「由你請進來行嗎?」答:「也不行。」我憤怒地說:「這是侵犯公民權利和民族歧視,違反《憲法》和《刑法》啊!」她無奈而平靜地說:「當局的違法行為還少嗎?」
10時多,丁子霖(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來到紫陽書房,王雁南詢問其丈夫蔣培坤教授在無錫老家被警方騷擾致使心臟病發作的情況。丁子霖說:「他在病中未能前來,每年祭日,我們難屬都要來,每過一年就增加一支白色百合花,直至『六四』被重新評價,紫陽和我們的殉難親人都得以安息。」她的兒子蔣捷連(人民大學附中17歲學生)1989年6月3日晚在復外大街木樨地被戒嚴部隊槍殺。
丁子霖在留言簿寫道:「紫陽先生,您離開我們四年了,但您的身影與我們同在,為了同樣的訴求,同樣的目標。」
11時半,張先玲(航天部708所通訊工程師)向紫陽像深深鞠躬,並受馬雪芹、張艷秋等難屬委託,代為簽名。去年紫陽祭日,她被警員堵在家中,未能前來。
她的兒子王楠(月壇中學19歲學生)在1989年6月3日夜,迎著戒嚴部隊拍攝場景,在天安門西側的南長街南口,被子彈擊中頭部身亡。
下午3時半,徐玨(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來了,她的兒子吳向東到天安門廣場聲援學生,6月3日晚在木樨地被子彈擊中,年僅20歲。丈夫吳學漢(副研究員)痛失愛子,請律師與軍方打官司而未果,精神抑鬱,54歲英年早逝。
徐玨說:「我們的血淚和命運,與紫陽聯繫在一起。我家掛著紫陽像,凡有警員上門騷擾,我就要他們向紫陽像鞠躬後再論其他。不久前,警員找來。我說我不怕,兒子和丈夫都已去世,最多就是死,我不怕死,但我要為討回公道而活著。」
下午4時,蔣彥永(77歲,原解放軍301醫院外科主任)來到紫陽書房,他緊緊握著徐玨的手,安慰這位勇敢堅強的母親。同來者吳青(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作家冰心之女)。
1989年6月3日晚上,戒嚴部隊從西郊向天安門廣場挺進,89位被子彈擊中的市民被送到解放軍301醫院,外科主任蔣彥永和醫務人員連夜搶救,其中7位傷勢過重而殉難。
2004年2月,蔣彥永上書「兩會」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揭露血案真相,要求為「六四」正名,被軍方拘禁並軟禁10個月。
2008年2月,丁子霖等125名難屬聯名上書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要求按照民主與法律程序解決「六四」問題,糾正趙紫陽冤案。2009年2月25日,難屬們第15次上書「兩會」。
1989年6月3日晚,軋偉林的兒子軋愛國在公主墳一帶被戒嚴部隊開槍擊中頭部,死於301醫院。軋偉林夫婦積極參與難屬群體抗爭活動,多次受到警方的威嚇、監控,從不退縮。2012年5月25日,73歲軋偉林自縊身亡,以死抗爭。
如今,登記在冊並堅持抗爭的「六四」難屬已達206人,實際人數遠遠不止,不少人怕被打壓而保持沉默,不敢公開承認自己是難屬。
2012年5月31日,天安門母親群體聯名撰文:「我們的抗爭不會停止,要求『真相、賠償、問責』三項理念不會改變。呼籲中共『十八大』以解決『六四』問題為契機,平復民怨,化解危機,達成民間與政府的和解,從制度上防止大規模社會動亂的發生。」
民眾在打壓中覺醒
每年忌日,趙家子女的家祭,竟成當局嚴密監控和打壓異己的敏感日,許多人被看管在家中,一些民眾冒著風險,衝破警方阻攔,前來祭拜。
2012年忌日,青島林秀麗,上海董佩麗、程玉蘭、張雄明,撫順張福英、鞍山許高為、本溪馬志學、中山黎容好、許昌聶麗娜(懷抱嬰兒)等60多位訪民來獻花。
上海靜安區訪民虞春香說:「我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想到總理在(位)時,我們能見到陽光。他不在了,我們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我在北京維權上訪,流浪9年,一無所有,每天流淚過日子。」
下午來的一群訪民說:「我們四、五十人早上從北京南站上訪村出發,衝破警員攔截,到了富強胡同口問路,警員告知紫陽家不在這裡。我們以為走錯了,回去後我們30人又找來了。」
合肥訪民馬海玲失聲痛哭道:「您為百姓謀利益,我們有飯吃,如今我有冤無處伸,沒有活路啊!」訪民們默默流著淚,跪在紫陽像前磕頭。
黑龍江訪民60歲劉傑夫婦說:「在2011年10月17日紫陽92歲誕辰日,前兩天大家互相轉告,我們50來位各地訪民在國家信訪局附近的陶然橋站,要乘106路公交電車可直達紫陽家,均被警員攔截,送到豐台區大紅門九敬莊訪民接待站,那裏是維穩黑監獄。」
一位訪民說:「六四是我國的最大冤案,紫陽是最大的冤民,我們是小冤民,紫陽不得翻案,我們就更沒希望了。」
當日在上海市人民大道200號市政府信訪辦,9位訪民聚首悼念紫陽。訪民談蘭英說:「趙紫陽提倡政治體制改革,努力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反對鎮壓學生,被迫下台,受迫害。如按他的改革措施,我們百姓不會受這麼多的苦難。我們懷念他。」他們表示,通過追思、緬懷,追求人權、自由是永遠的理念,同時控訴官場腐敗對他們的殘酷迫害。
北京政法院校顏教授寫道:「人類發生的進步,緣於人們身上這顆溫熱跳動的心,紫陽是閃爍異彩的人,因為他有良心,有良知。很多人紀念他,而任何以成敗論英雄者,是粗陋無知的,因為言論自由和歷史真實都被他們塵封了。他們在大地上製造了空前的愚昧。」
「要吃糧找紫陽」還權於民
林凌(86歲,原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紫陽倚重的經濟學家):「文革」期間四川武鬥,動用機槍、大炮、登陸艇,死傷群眾之多,損失之大,居全國之冠。農業凋零,工廠停產,農民食不果腹,市民口糧為全國最低,經濟幾近崩潰。紫陽入川主政4年半,處理亂局寬嚴適度,穩定了社會秩序。他冒著政治風險,廢除弊制,還權於民;取消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制度(陳雲、李先念不同意),率先探索改革,發展市場經濟,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人民走出饑荒,邁向溫飽,「要吃糧,找紫陽」成佳話。
在1983年,紫陽總理率湘貴川三省負責人毛致用、王朝聞、楊析宗沿著崎嶇山路,察看剛引進的新西蘭良種的牧場。晚上,紫陽睡在臨時拼湊的桌子上,高寒山區,潮濕陰冷,用電爐取暖。
多年過去,那裏牧場牛羊成群,人們富裕了,把紫陽到過的山,立石碑命名為「紫陽峰」,山頂建起「紫陽亭」。農民把「紫陽亭」和「紫陽峰」相片和自產的奶製品送來,告慰紫陽在天之靈。
2011年10月17日,紫陽誕辰日,趙二軍說:「孫中山以和平方式結束封建帝制,倡導憲政民主共和,民權、民生、民族的三民主義,其進步意義超過現在;毛澤東建立政權之後的『極左』導致非正常死亡四千萬人,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林彪試圖反『左』卻未成;華國鋒力挽狂瀾,斷然結束毛澤東『文革』的錯誤路線,才有鄧胡趙的改革開放。」
趙二軍說:「所謂『要吃糧,找紫陽』,只不過是把被剝奪的生產經營權還給農民。上世紀60年代初,父親和陶鑄曾向毛主席匯報大躍進餓死許多農民的慘狀,要求『分田到戶,包產到戶』,受到毛的支持。但到『文革』時,毛不認賬了,許多幹部因此被打倒,被整死。毛去世後,父親主政四川,冒政治風險,千方百計還權於民,從而大大恢復了生產力。」
2011年4月,香港出版《趙紫陽在四川》,彙集四川54位各級幹部的回憶文。趙二軍說:「該書主編蔡文彬當年是父親手下的青年人,已70歲。一些老同志撰文之後就去世了,留下了這段口述歷史。」
紫陽反思政治制度
2009年,四週年忌日,在會客室,我見到記者李欲曉(李普之女)。2004年夏,她來探訪,紫陽談起時局和政治經濟改革問題:
——我國一黨專政是歷史形成的。共產黨認為打天下就得坐天下,百姓也認可這個傳統。問題在於,共產黨控制全國所有的資源,搞市場經濟,缺少監督制衡機制,就必然會產生腐敗,有權勢的人必然會利用其對資源的控制權,把社會財富變成其私有財產,形成更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在一黨專政下搞商品經濟,肯定要產生腐敗。像我國這樣,腐敗的面這樣廣,腐敗的速度這樣快,腐敗的程度這樣嚴重,全世界都少見。印尼蘇哈托軍人政權很腐敗,但其軍人政權沒有掌握國家的全部資源,不至於像我國這樣糟糕,腐敗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每個角落。我國現在搞的是最壞的資本主義!
——不知道胡溫對政治體制改革怎麼想,即使有想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也很難,要得罪那麼多既得利益者,很難。
——戊戌變法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已,比起後來的晚清新政差遠了,但慈禧仍不能接受而鎮壓了。八國聯軍打到北京,她知道政權已經爛得無法維持,就搞新政,但為時已晚,新政推不動,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了。
2004年10月17日紫陽85歲生日前夕,李欲曉把這次談話寫成《叩訪富強胡同六號》,在朋友圈子裡傳閱。
紫陽軟禁期間,杜星垣(原國務院秘書長、四川省委書記)、蕭洪達(原中紀委副書記、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姚錫華(原光明日報總編輯)、宗鳳鳴(原國家體改委委員)、杜導正(原國家新聞出版署署長)等五位老同志頂著官方壓力,常來與紫陽探討「六四」真相和改革問題,整理《改革歷程—趙紫陽錄音談話》(2009版)、《趙紫陽還說了甚麼——杜導正日記》(2010版)、《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宗鳳鳴著2007版)相繼在香港出版,流入大陸,影響深遠,書中寫道:
——中國革命幾十年,仍然在搞專制,該說:「此路走錯了!」我們現在的搞法是否「專制」?不受歡迎?這不是我們的初衷。過去講無產階級專政,我過去以為這不是我們的目標,而是為達到民主才專政。以後提出專政是長期的,目標就是專政,那麼我們革命幹甚麼?蘇聯搞了七十年還是專制!中國所有參加革命的人,解放前,沒有一個是為建立一黨專政的國家而奮鬥的。(《趙紫陽還說了甚麼》第168頁)
——這個政權我以為能拖多年,矛盾一日日積累,但歷史要前進,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於是有朝一日總爆發,這種爆發,破壞性很大,因為我們這種體制下,除我們一個黨之外,無一個強大的政黨,反對黨。這樣,這個政權一出事,一盤散沙的人,誰也不聽誰的,可能出現慈禧崩潰後,軍閥割據。國內大亂,老百姓可就吃苦了!如果我們黨開放黨禁,有強大反對黨起來,我們下,反對黨上去,局面還能維持。(《趙紫陽還說了甚麼》第178頁)
1988年秋,鄧小平派顧明(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率中共代表團考察美國大選,在亞特蘭大民主黨總部觀看杜卡基斯和老布什的選戰。回國後顧明率全團成員在中南海會議室座談觀感:「美國大選的某些方面值得研究借鑒。」該會系列報導受到廣泛關注。考察團成員中,有紫陽直接領導的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成員,我時任顧明的秘書,親歷此過程。
1989年5月,在「反腐敗,要求加快改革」的學潮中,紫陽提出:「在民主和法治的軌道上解決問題。」被鄧小平否定。人治主導政壇,政治體制改革夭折,我國喪失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1989年「六四」之後,一黨專政得以強化,監督機制缺位,法治形同虛設。致使經濟改革的成果,被各利益集團瓜分,弱勢群體的權益無法保障,公民權利被任意踐踏,廣大訪民求告無門,在官方維穩打壓中呻吟吶喊;民間維權抗暴事件增多,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改革的初衷與結果背離。這是社會的現狀,更是紫陽的擔憂。
獻身革命數十年的紫陽,熟悉中共的政治運作,深入體察民情,瞭解百姓疾苦,軟禁十六年,使他反思我國的未來,如果沒有憲政民主法治,沒有與之配套的制衡機制,政改缺位,跛腳的經濟改革是社會的混亂之源,甚至將國體帶入險境。
歷史是人民寫的
每逢紫陽的生日、忌日和清明,紫陽的老部下和身邊工作人員及子女、河南省滑縣桑村鄉趙莊的鄉親晚輩、「六四」難屬、各地訪民、知識界學人等各界人士前來紫陽書房瞻仰,紫陽的大秘書鮑彤被警方監控在家中未能前來。書房《留言簿》摘要:
趙總書記:您好!
當年段祺瑞用槍口對付學生,當年鄧小平用坦克碾壓學生。只有您,在面對學生和市民的時候熱淚盈眶,說:「你們還年輕。」只有您,心裏裝的是人民群眾。
——熱愛您的人民:王冰、余承會、李忠英(訪民)
紫陽先生:
我們每日都在懷念你。在我心中紫陽書室是北京最重要的地方。日後國家下半旗一個月也不能彌補對你之不公。
挺原則勇有堅持,拋寶座義無反顧。
——趙順源、李惠霞夫婦敬挽(香港市民)
敬愛的紫陽先生:
您當年曾殷切關懷,諄諄寄語學生。如今,我們有些逐漸成長的八○後學子,會由不同渠道追尋思索過去那段不太久遠的,被人處心積慮扭曲掩蓋的歷史。緬懷和支持您老人家後繼有人……。
——清華大學七學生
姚監復(81歲,原中共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捧著為95歲胡績偉(原人民日報總編輯)編著的《胡趙新政啟示錄》(30萬字書稿校樣2012年2月香港出版),要我為他在紫陽像前留影。他說:「我悄悄進行的此事,竟被當局秘密偵查監聽而察覺,最近單位黨組織找我談話,不准出版,我嚴詞拒絕。」
蔡文彬(70歲,1968年任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團省委書記):「文革」使紫陽反思,率先在四川全面探索改革取得成效,受到百姓愛戴。「六四」使他再次徹悟,從體制內改革昇華到走民主憲政之路。紫陽是我的老上司,他使我從「文革」造反派,到改革派,再到民主憲政派的思想轉變。
黃一龍(80歲,川史學者、《趙紫陽在四川》責任編輯):參與憶紫陽的54位各級幹部,都被當局談話:「中央領導認為此書為『六四』翻案,不准擴散。」激起民憤,更多的老同志表示要抓緊時間,把紫陽的執政理念和智慧留給後人。
我感慨道:省地縣三級領導和工作人員,以各自親歷談紫陽,這是人民的心聲,歷史的先聲。打壓本書,違反《憲法》第35條:公民有言論、出版的自由。
孫長江(80歲,原中央黨校教授,1978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作者之一):耀邦和紫陽對改革開放和中國向何處去的理念一致,在工作中有分歧是正常的,不應誇大。有人對紫陽沒有保耀邦而責難其參與「倒胡」,是不懂當時我國的老人政治,耀邦和紫陽實際上只是辦事的秘書長。紫陽如保耀邦,與事無補,也要被下台。紫陽晚年對體制的深刻反思,無人超越。
杜導正寫道:「時間越久,積澱越深。子孫後代永遠記住胡耀邦和趙紫陽的歷史功績。時代偉人!這種懷念是永恆的!劉少奇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這是真理。——杜導正並代蕭洪達地下老下級(已故)來祭奠你」
(完稿於2012年6月3日「六四」23週年)
下篇《趙紫陽的執政風格及理念》
附圖
(攝影:俞梅蓀)
《縱覽中國》首發20120601,www.chinainperspective.com/ArtShow.aspx?AID=15979
《參與》,www.canyu.org/n50748c10.aspx
《新聞與思考》www.xwsk.net/
//friendfeed.com/yihuaderen/99d8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