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大量毒地開發為住宅 官方隱藏數據

【大紀元2012年06月05日訊】近年來,佔據大陸市區優越位置的一些從事生產、貯存、堆放過有毒有害物質的工業企業,紛紛通過易地、搬遷改造,退出繁華地段。但其遺留的大量毒地卻成為了房地產開發商的「寶地」,最終成為居民居住地。

大陸《財經》雜誌調查報導,近年來,中國有大量毒地被開發為住宅用地,甚至成為昂貴的地王。北京廣渠門15號地塊原來就是一家化工廠,入市拍賣成為2009年的北京地王,經修復後建起豪宅。

眾多高污染工業企業關閉搬遷 留下毒地

毒地開發的背景是正在進行中的城市「退二進三」計劃。

報導說,在工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用地結構調整之中,佔據市區優越位置的一些劣勢工業企業,紛紛通過易地、搬遷改造,退出繁華地段,進入城市邊緣;或者退出第二產業,興辦第三產業。

這一計劃使產生於50多年前「大躍進」時期的眾多高污染工業企業關閉、搬遷,大量毒地亦隨之被暴露於城市的陽光之下。

由於其地理位置往往優越便利,幾乎所有的地塊都被開發。其中,有不少毒地未經治理,就被「正常使用」。

專家:全國污染場地應以萬計

自2004年以來,毒地開發引發的急性中毒事件陸續被曝光。

2004年4月,北京市宋家莊地鐵工程建築工地,三名工人在地下作業時中毒,症狀最重的一人接受了高壓氧艙治療。出事地點原是北京一家農藥廠。

2006年7月,位於蘇州南環路附近郭巷的一家化工企業搬遷後,留下20畝毒地,導致六名築路工人挖土時昏迷。

2007年新年前,武漢赫山地塊施工中,有工人中毒被緊急送往醫院獲救。該地原屬武漢市農藥廠。

據說,中共政府,面對毒地這一新污染問題,目前既缺乏搬遷前強制性的污染評估程序,又缺乏事發後誰污染誰負責的處理機制,大體呈現「哪裏出事、治理哪裏」的被動應對狀態。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向大陸媒體透露,各類不同性質的全國污染場地應以萬計,僅是農藥廠污染的場地就佔據相當高的比例,但處理和正在處理的屈指可數。

嚴密封鎖毒地消息

報導還透露,一些毒地雖已浮現,但對外嚴密封鎖消息,僅供專家內部研討和政府閉門決策。

一位參與多起土壤修復項目的專家介紹,如廣州某處樓盤曾是一家重點化肥廠原址,重金屬與石油類污染物超標並存。廣州亞運村曾選定該位置,在調查後才發現場地污染問題,最終亞運村改選落戶番禺區。但該樓盤居民始終不知真情。

一位業內資深專家向《財經》記者透露,深圳某塊工業用地,曾是大批電子企業的原址,企業搬遷後,場地電子固廢污染較重,現在這片場地上辦公的企業並不知情。

《財經》評論說,無論如何,壓境而來的現實是,污染土地密集出現,毒性釋放可達上百年,尚不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沒有修復的土壤的影響與危害很可能長達幾十年、幾百年甚 至上千年,致使環境污染,人體致病。而修復越往後拖延,投入的修復資金就越高,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責任編輯:郗古韻)

相關新聞
資金活化 大同北投廠標售
量價齊跌 「賣身潮」蔓延 中國樓市轉向
水淹工業區 泰政府挑戰大
撫順市炭黑廠污染嚴重 多人患癌症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