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市住房小組建議成效待察

建議增加可負擔住房及多樣性 降低興建成本 民調:溫市房價需調控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6月28日訊】 (大紀元記者陳怡然溫哥華報導)溫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本週一公布「可負擔房屋計畫小組」(Task Force on Housing Affordability)中期報告,將年收入2.15萬至8.65萬元的家庭定為協助對象。這份報告能否讓溫哥華房價得以控制或降低,以及將會對社區生活帶來哪些改觀呢?
 
前省內閣廳長安珈賢(Olga Ilich)領導的18人工作小組向市府提出四大建議,包括:提高可負擔住房供給及多樣性;利用市府所屬土地吸引開發商興建可負擔房屋;保護現有可負擔房屋數量;提升建築准許證的核發效率以降低房屋開發成本。

民調:溫市房價需調控

本地媒體數月前在網上發表關於可負擔房屋報導時,讀者在線反饋踴躍,一天內數萬評論留貼,以壓倒性多數支持對溫市房價進行調控。評論中讀者最支持的抑制房價的模式是對購買超出特定標準房屋進行徵稅,以控制房價被炒作,從而保障本地居民購買可負擔住房。
  
市民肖錦告訴記者,此份報告完全針對開發商做出探討,而忽略和迴避了可負擔住房背後必然的市場供求關係因素,例如導致溫市房價過高的購買行為,從而使得該報告名不副實。
  
羅品信指出,溫市的可負擔房屋問題是一場持久戰,市議會會經詳細討論和公眾諮詢後,工作小組預計將在今年9月出台最後一階段報告。

增住房數量≠控制房價

小組成員、中僑房屋委員會主席關元生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報告中的多項建議和方案旨在通過增強對市府土地及城建開發的規管,達到增加可負擔住房數量的目的,並未直接涉及控制房價,但他相信一些計劃將會對房價產生影響。
  
卑詩大學尚德商學院教授大衛杜夫(Thomas Davidoff)則認為,在市有土地上吸引開發商建造可負擔住房,只能滿足少部分中低收入租客的需求,卻對更多市民造成稅務壓力。
  
而就如何利用市府所屬土地吸引開發商,關元生認為,開發商興建可負擔房屋所獲得的利潤未必會較開發市場房要小。開發商Michael Geller表示,通常人們習慣認為開發昂貴的公寓要比開發低價位的公寓賺錢多,其實是一個誤誤區。但是他承認開發出租房屋確實難以賺到錢,如果市府如報告中建議的那樣,提供不收取租賃費的土地,那麼或許能對開發商有吸引力。

住房多樣化將改變市貌

在此份報告中有多項建議同社區生活有很大關聯。例如增加房屋多樣性,關元生表示,溫哥華目前除獨立屋外,就是公寓和連排屋類型,希望市府釋出更多土地,用來興建合理價位的連棟住宅、城市屋和巷道屋等。
  
另外,在報告中提及希望增加房屋套間,以增加可負擔房屋數量。城市規劃師Brent Toderian告訴記者,溫哥華自2004年開始允許設立第二套間,在2009年發展到第三套間。關元生也表示,近年來溫哥華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申請巷道屋和額外套間。而Brent Toderian認為,隨著更多單元、居住密度和人口的增長,市府需要同時考慮保持學校教學質量和社區的安全。
  
在捷運站或公車轉運站周邊興建高密度住宅區,也在工作小組建議之列。關元生介紹,溫哥華目前已有成型的範例可以參照,例如33街夾Kingsway街區域就是溫哥華向高密度發展的一個典型。而他強調密度增加並不意味著房價會下降。◇

責任編輯:易君

相關新聞
住房協會稱紐省預算應增建房刺激基金
北卡三角區五月住房銷售出現攀昇
消防人員罷工之際 悉尼一處住房失火焚燬
達拉斯地區屬新住房最多地區之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